↑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影视剧中的“新国风”是一整套视听体系,包括建筑、服饰、器物,以及礼仪、辞赋、规制等。细节和气质中浓郁的传统审美,是“新国风”带给观众的最大感受。

②既有人文内涵又兼具时尚飘逸的特点,新式古装作品近年已形成一种类型《绣春刀》《琅琊榜》《军师联盟》《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长安十二时辰》都是其中典型。这种用当代视角打捞进而传承历史文化的作品,将传统文化推至时尚前沿地带,是激发青年一代亲近传统的有益尝试;同时,如何掌握尺度、如何尊重传统,让审美体验对话严肃历史而非取而代之,这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③同时兼具当下青年文化、网络文化以及时尚流行文化的特点,是新国风影视剧最大的创新点,而中国青年一代文化自觉的崛起是其主要推动力。当下青年一代具有更强的文化自信与民族文化认同,他们不再把传统文化视作纯粹的审美客体,或遥远的文化想象符号,通过荧屏故事,找到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的“共情”,是许多新国风影视剧成功的关键。复旦大学学者龚金平将年轻人对这类作品的话题探索,解读为“历史题材影视剧如何引起当代观众的关鸣与熟悉感”,他以今年的“爆款”《长安十二时辰》为例,这部“长安反恐故事”无论在细节铺陈还是人物心理拿捏上,都在向青年审美、流行文化靠拢。比如,剧中各大望楼之间组成的庞大信息网络,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GPS定位系统,而被用于推理及人才选拔的大案牍术,简直就是古代版大数据。除了这些“硬件”的推演类比,与年轻人心态的契合则更为重要,剧中主人公步履蹒跚,却抱定决心不灭赤诚,坚持内心的抉择,这样的“燃系叙事”,很容易让年轻人找到情感和价值观的共鸣。

④影视剧中的“新国风”盘活了历史文化资源,让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下日常生活图景中空前活跃起来,却也面临着感性审美体验与严谨历史表达之间的“纠结”。一些符合当代审美的创新表达,惊艳与争议并存。《绣春刀2》上映时,片中对崇祯皇帝颠覆式的塑造就曾引起一些明史爱好者的不满。电影中的崇祯被塑造成一个阴郁狠毒、两面三刀的角色,这种“白切黑”式的人物塑造十分新颖,亦造就了极强的剧情反转效果,对喜爱动漫式人物塑造的青年一代来说,无疑是“带感”的,但与人们传统认知中的勤勉帝王形象相去甚远。今年大热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同样面临这一问题。电影中,哪吒被设定为缺爱的“熊孩子”,在捣乱与破坏中寻求存在感,改邪归正后拯救世界的故事构架,固然可看性十足,却也颠覆了人们长久以来对这位传说小英雄的认知。

⑤中国传媒大学学者王茵认为,新国风影视剧作品要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相对开放、包容的态度,并能构成一个创作者与观众、审美与历史平等对话的平台。影视作品并不能替代严谨的文化历史资料,其更大的功能是激发观众对历史民俗的研究兴趣,自发地从史料中进一步研究学习。在她看来,一些新国风影视剧引发热烈讨论,声音有赞有弹,这种来自观众的讨论不啻为文化传播的良性互动,创作与观众也不能画地为牢,滑向以审美体验代替真实历史的极端,要有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及严肃的观史立场,不能扭曲抹黑基本的民族记忆,“新国风”的兴起传递出青年一代拥抱传统文化的积极信号。如何让深刻的传统文化知识登上这一流行文化趋势的有力跳板、提高全民历史素养,是对当下文化传播提出的新命题。

(摘编自张祯希《影视剧“新国风”,传统文化正在引领审美时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国风”是包括建筑、服饰、器物,礼仪、辞赋、规制等在内的,既有人文内涵又兼具时尚飘逸特点的一整套视听体系。

B.中国青年一代文化自觉的崛起,更强的文化自信与民族文化认同感,使得传统文化不再是纯粹的审美客体或遥远的文化想象符号。

C.影视剧中的“新国风”盘活了历史文化资源,活跃了传统文化元素,但一些符合当代审美的创新表达相比严谨的历史表达,却引发了争议。

D.一些新国风作品引发的热烈讨论,有利于文化传播的良性互动;新国风影视剧既保持了开放、包容的态度,又构成了平等对话的平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就影视剧中出现的“新国风”进行论述,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展开。

B.文章第三段论证了新国风影视剧成功的关键要素,即通过荧屏故事找到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的“共情”。

C.文章运用多种论证手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尤为突出,辩证地指明了新国风影视剧的发展方向。

D.文章指出“新国风”影视剧面临的挑战,论证了创作者和观众都应秉持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及严肃的观史立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国风影视剧要掌握好尺度,要学会尊重传统,避免审美体验代替真实历史,不能扭曲抹黑基本的民族记忆。

B.向青年审美、流行文化靠拢,让年轻人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情感和价值观的共鸣,是新国风影视剧的有益尝试。

C.“新国风”用当代视角传承历史文化,它的兴起,传递出中国青年一代拥抱传统文化的积极信号。

D.深刻的传统文化知识登上“新国风”这一流行文化趋势的跳板,必将激发观众对历史民俗的研究兴趣,提高全民历史素养。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