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座戏台,一道城墙

邱振刚

①这些年来,看了这么多长城,始终对八达岭印象最深,心里模糊觉得,长城的形态,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了。这个印象,就在今年的初夏时节被击碎了,我在太行山北部余脉的长峪城村,见到了一处完全不一样的长城。

②那天,我和一些作家朋友剧去采风,车子还在山路上盘旋,我就从窗外远远看见一截城墙斜斜倚在远处的山坡上,上下两端渐渐倾圮,显然是原汁原味的古迹。在那截城墙之下,有一个小村子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这就是此行目的地了。

③进了村,发现除了刚才那截城墙,四面的山顶上还有零零散散的城墙遗迹,当地的朋友说,这一线长城是明朝正德年间开始修建的,但和别处长城不同,这里原本是一座瓮城,也就是用来供守城官兵休整操练的。那时这里驻扎的兵员不少,后来陆续有随军的家属也住在这里,渐渐就有了这个村子。我暗暗想,对于古时戍边官兵,自己的妻儿就住在山下的村里,如果真有敌寇来犯境,守城的决心勇气,恐怕会更大些。

④有中国人的地方,有两个地方一定是少不了的,一个是戏台,一个是庙宇。这个村子也是如此,只是因为谷内平地宝贵,不可能拿出一块地来建专门的戏台,所以,在村内,戏台和庙宇是合二为一的。

⑤这座戏台很小,就面积来说,是我见过的最小的戏台了。站在戏台中间,低头看着空荡荡的台下,寺外那片灰蒙蒙的民居,又抬头望着远处连绵环绕的群山,心里泛起一阵难以言说的沉甸甸的感觉。一出戏的诞生,都是艰难而复杂的,更不用说一种戏一一那一定需要更加漫长的岁月。站在这小小的破旧的戏台上,我仿佛看见,宁城戍边的将士们和他们的家眷,凭着记忆里的各种曲调词令,在这里吟唱,歌哭,这些,都是他们自小在故乡听惯了的。

⑥对于五百多年前这里最早的士兵和他们的家眷来说,他们远离故土,来到这里戍守、耕种。在劳作间隙,当他们把故乡的那些腔调词句朝着北国凄冷的夜空,朝着莽莽群山喊出并传之后人的时候,流传下去的还有对故乡的记忆。

⑦记忆在一代代的流传中总会变得稀薄,而且,穿梭于山岭高处的风,强劲而浩荡,可以轻易撕碎他们的吟唱。这些声音的碎片,就像生物体的DNA一样,在五百年的漫长岁月里,在这小小山村的每一处院落里,悄无声息地重组、拼接。等它们再由新一代戍边的汉子、持家的女人吼出唱出的时候,一个新的剧种也就诞生了。

⑧或许,在戏曲专家看来,这里的梆子戏,并非是独立的剧种。但是,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隐藏在一出出老戏中的那些古老的信息,无论多么微弱黯淡,若有若无,仍然是前辈留下的关于故乡的一切,有了这些,故乡就不再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名。他们可以循着这些线索,想象出故多完整的模样。这就是一种文化基因。

⑨瓮城的城墙,断断续续,一直延伸到了村里。想想也不奇怪,瓮城建成后,容量本就有限,一代代的戍边者,还有他们的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构筑房舍,时间长了自然会突破城墙的限制。所以,不是城墙侵入了村落,而是村落慢慢溢出了城墙。

⑩如今这段城墙,已经成为村里活动中心。城墙边早长出几株高大树木,树影里几位老人正聊天喝茶,下棋打牌。我望着四周连绵的山岭和一处处城墙的遗迹,心想,对于他们,对于峪中的居民,长城既是生命的屏障,又是生活的内容。他们的祖先在长城的臂弯里,在绵长无尽的岁月里,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方式。这些当年的戍边者,无论来自哪里,他们最终在这片狭小的峪中平地上,交付了余下的生命,也把一代代子孙留在这里,他们就像一块块城砖,把日子过得稳当,坚密,厚实。等到他们逝去,也会变成了一阵阵山风,熨帖着山势的每一处起伏,沉潜于城砖的每一道缝隙之中。

⑪行走在这段城墙上,和在其他各处长城上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在别处,登上了长城,面前的每一块城砖,都沉淀着一部王朝更迭,鼓角争鸣的历史。

⑫而在这里,你也能看到烟,但不是狼烟,是炊烟。人站在这里,闭上眼睛都能感觉到浓重的烟火气息,人间味道。人的思绪,也就断断不会和江山社稷之类扯上关系。

⑬距离产生美。对于游客,长城自然极美极壮观,对于毕生都生活在长城脚下的村民,长城只是山普普通通的一部分,和山上别的东西没有什么区别。

⑭是的,长城佑护着大山这边的人们,但,人们又何尝不是在守卫着长城,成就了长城?长城和它无数的建造者、戍守者,一起缔造了地球上这段绵延万里的千古传奇。有了他们,长城就不再是一处没有生命的冰冷冷的土木工事。在长峪城,古老的瓮城是长城的一部分,瓮城内外的那些宅院,那座小小的寺庙、戏台,所有在这座小小山村里来过又离开,活过又死去的人,也都是长城的一部分。正如这一天,我虽然没有上过一步山岭上的城墙,却无时不在长城之上。

⑮从竣工那天起,长城就是有生命的。或许,这才是长城最大的秘密,最真实的本质。

(选自《美文》杂志2019年11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我”的行踪为线索,主要描述了长峪城村的两处有代表性的景观一一戏台与城墙,表达了作者由此而引发的文化思考。

B.文章中多次提到其它处的长城与长峪村的城墙不同,在对比中突出了瓮城的城墙带给作者的截然不同的感受。

C.有中国人的地方,戏台和庙宇是-定少不了的,文中作者不吝笔墨,对当地和庙宇合二为一的戏台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D.瓮城的城墙如今已成为了村里的活动中心,它既是峪中居民生命的屏障,又是他们生活的内容,更是长城的一部分。

2.文中第⑤段,作者站在戏台中间,看着台下,远望群山,“心里泛起一阵难以音说的沉甸甸的感觉”,请结合文章谈谈对这句话的深层理解。

3.这篇文章的结尾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