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不曾抵抗就做了俘虏/因为,夫人,您那美丽的眼睛射出的无形视线/将我捆缚起来,如同囚犯一般/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依然若无其事、自信地迈步向前/殊不知就在此刻,我的感情之苦/已经伴随着人间之痛一起涌起波涟。

——彼特拉克《歌集》

材料二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民本”二宇出自《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盂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摘编自丁伟民《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

材料三  “民主”一词源于西方,启蒙运动时西方明确提出主权在民思想:“主权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国家最高权力,政府则只是受主权者的委托去执行公意,他们只是以主权者的名义行使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撤换他们

——据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表达的思想诉求,并说明这种诉求产生的社会效应。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不同并说明造成不同的根源。

高二历史材料分析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