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后游

[唐]杜甫

寺忆曾②游处,桥怜③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④,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⑤薄,沙暄⑥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⑦?

注释:①后游:这里指重游修觉寺。②曾;一作“新”,一作“重”。⑤怜:爱。④有待:有所期待。⑤烟光:云靄雾气。⑥暄;暖。⑦复何之:又去往哪里呢?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带着游修觉寺的回忆跨过小桥再次登山访古刹。

B.颔联则转人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正是人有意,物有情。

C.颈联诗人在概述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具体描绘晚景的画面。

D.尾联表面看来好像仍是赞美此处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首联采取倒装句式,将宾语的“寺”和“桥”提到谓语动词“忆”与“怜”前,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最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点出重游时感情上的深进。

B.领联是很含蓄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

C.本诗采用散文句式,极为平顺自然。这一创新,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

D.这首诗写得表面沉郁,实则豁达,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来表现这样的情感。

九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