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生命的呢喃

李一泰

从小的时候起,我就非常喜欢听雨,感觉雨声是一种生命的呢喃。

每逢雨天,总喜欢找一个位置,以一种淡淡的心境去谛听生命屋外的天籁,让我一汪干枯的心池渐渐盈满欢畅的涟漪。

古时的文人墨客听雨讲浪漫讲情调讲境界:朝雨芳草,暮雨客舟,春雨杏花,秋雨梧桐。我只是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中的一个俗人,不可能有太多的讲究,于是就很随意,时间、地点、空间、氛围皆不拘泥,屋檐下可听雨,客厅里可听雨,书房里可听雨,瓜棚中可听雨,卧室里可听雨,办公室中可听雨。听雨的潇洒,听雨的狂骤,听雨的沉思,听雨的快乐。我觉得雨是自然界的精灵,听雨就是我同大自然的精灵们在一起倾心交流,于是,我会很自然地把雨同社会、人生联系起来,也就赋予了雨一种生命和思想。

如果说自然界中的雨是位精灵,那么,乡间的雨则是一位智者,总在我心灵最为烦躁的时候,悄然而来,润物无声,虽是点点滴滴,却是如泣如诉,如琢如磨,让我心智大开,醍醐灌顶。

春日听雨,那雨如一首山野抒情小调,会使人想起孩提少年,绿的雨丝系住了洁白的童心。雨,丝丝柔柔,如烟似梦,如歌如吟,整个世界都醉在这温馨的氛围里。

秋日听雨,如听《命运交响曲》,会让人想到壮年时光。雁阵排空,心如止水,凭案静坐,品雨品茗。冷雨霏霏,时而如丝竹管弦,时而如群马愤蹄,时而如玉珠银盘,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串成一段淡泊的旋律……

夏日听雨,如听一曲英雄交响乐,让人想起豆蔻年华,日气喷豪雨,云阴送惊雷。夏雨中涌动着蓬勃生机,滋养着生命和情感,孕育着激情和诗意。夏日里的滂沱骤雨,激荡着我的心胸,催促我化作一只雨燕直击长空,傲视苍穹!进入夏季就以比庄稼更急切的心情盼雨。夏日的酷热使所有的声音都隐遁起来,包括鸟语、虫叫、雷鸣,只有雨声不管不顾地光临,他是这个季节中唯一一脾气倔强的歌者。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听雨,听雨的身躯跌落尘埃,听雨划过空气,听雨拍击檐下青砖。又一场雨如约而至,我独坐窗前,望檐前雨柱如帘,谛听万物沐浴在茫茫的雨雾中。那起伏的菜园,那被雨水搓洗过的瓜地,那蜿蜒激流的小溪,那栅栏上五彩缤纷的花朵……统统化作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这些天籁之音,如万马奔腾,如狂飙落地,如缠绵琴瑟,如游丝一缕,在天地间飘过,在心灵中漫游,空灵而幽怨。心灵与大自然之间只有在如诗的雨天才达到高度的和谐。

夏天的雨如人的秉性,有快人快语的,如来去匆匆的雷阵雨;有慢声细语的,如淅淅沥沥的小雨。但总的来说,还是缠绵的多。缠绵其实并不是柔弱,相反是十分的刚烈,有一种“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韧性。

记忆中,中学的一年暑假就经历过这种缠绵。那雨,稀稀拉拉,下下停停,感觉它像一团棉花,揉来揉去,就是弄不出个定型来,更像一个脾气倔强韧性的恋人,缠上了你,就要你耳朵里只有它,眼睛中只有它,脑子里也只有它,别的一概都要抹掉。但是,这种缠绵却没有一丝的厌烦,相反,缠绵的背后却是一份很松弛的感觉。倾听这雨声,我会忘记为衣食而奔波、为生存而应酬,我会懂得感激生命、感激友情、感激生活。受不了这种感觉的挑逗,我竞一连数日,仰在炕上,放软身子,把卷展读,与古今中外的先哲们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倦了,便闭上眼睛,沉沉睡去。睡梦中,犹自听到耳畔传来的淅淅沥沥的雨声……

雨声如禅,听雨即在悟道。它能使人浮躁的心境渐趋平静,静得像一泓无波无澜、宠辱不惊的碧水。此时,你会感到雨打窗棂的玉振之声和生命的节律高度融合,前缘后尘,上誉下诟,坎坎坷坷,纠纠葛葛,一切都远去了,消失了,剩下的只有一个无牵无挂的自我,独自品尝那份难得的清闲。

在人生的旅途上跋涉,我们一路风尘,脆弱的生命之舟已经承载了太多,不堪负重的漂泊时刻面临着搁浅的沉沦。雨天,我们应该做我们该做的事情,把生命重新回顾一次,把生活再过滤一遍,把不堪回首的过去,散乱在遥远的记忆里,把世俗的烦恼托于过眼云烟,留下一个好心情,等待晴日收拾它、整理它,然后把它装订成册,在孤独的时候阅读。

——因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就像这缠绵的雨水。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既开门见山,点出题目“生命的呢喃”与雨的关系,又态度鲜明,表明作者的情感倾向,也有利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夏雨中万物发出的天籁之音,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重在突显夏日听雨如听英雄交响乐的震撼感受。

C. 文中写春雨和秋雨的不同特点,是为了反衬出夏雨的特点:富有生机,给人激情和充满诗意,缠绵而不柔弱,刚烈又有韧性。

D. 文章最后深化主旨,指出现代人在生活中遭遇困境,生命脆弱,不堪重负,而大自然的雨可以洗涤我们的灵魂,振奋我们的精神。

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1)他是这个季节中唯一脾气倔强的歌者。

(2)然后把它装订成册,在孤独的时候阅读。

3.作者喜欢“听雨”,对“听雨”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