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贤,字原德,邓人。举乡试第一,宣德八年成进士。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帝善之,命翰林写置左右,备省览。转吏部,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曰《鉴古录》,上之。

英宗复位,命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同预机务。未几,进尚书。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贤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

石亨、曹吉祥与有贞争权,并忌贤。诸御史论亨、吉祥,亨、吉祥疑出有贞、贤意,诉之帝,下二人狱。会有风雷变,得释,谪贤福建参政。未行,王翱奏贤可大用,遂留为吏部左侍郎。逾月,复尚书,直内阁如故。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当亨、吉祥用事,贤顾忌不敢尽言,然每从容论对,所以裁抑之者甚至。

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贤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帝难之。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

初,御史刘濬劾柳溥败军罪,触帝怒。贤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谴。石亨谮贤曲护。帝渐疏贤,寻悟,待之如初。每独对,良久方出。遇事必召问可否,或遣中官就问。贤务持大体,尤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

宪宗即位,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成化二年,丁父忧,诏令起复,三寻不就。帝遣使宣意,遂视事。冬卒,年五十九。帝震悼,赠太师,谥文达。

(节选自《明史·李贤列传》,有删略)

1.对下列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感中饱而不贷              贷:饶恕

B. 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       贡献:纳资进献

C. 石亨谮贤曲护             谮:诬陷、中伤

D. 帝遣使宜意,遂视事         视事:任职、就职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    则或咎其欲出者

B. 石亭、曹吉祥与有贞争权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 贤因请行宽恤之政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D. 尤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   既自以心为形役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的一次考试,又称“秋闱”,考中者为“举人。一名叫“解元”。如《范进中举》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

B. 景泰二年,是年号纪年法。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千支纪年法等。如《兰亭集序》“永和十年”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赤壁赋》“壬戌之秋”采用的是千支纪年法。

C. 吏部,六部之一。除此以外,还有户部、礼部、刑部、兵部和工部五部。明朝六部最高长官为尚书,侍郎为副职。

D. 谥:谥号,指古代帝王、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味的称号。谥号有官谥和私谥。如欧阳修谥号“文忠”是官谥,陶渊明谥号“靖节”是私溢。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

B. 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

C. 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

D. 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李贤很有才学。他曾考乡试第一,考中进士后,写正本十策呈给皇帝,皇帝常常将此本放在身边。他还编写了《鉴古录》给皇帝作为参考。

B. 李贤忠诚能干,很受皇帝信任。景泰年间上书言事,颇被采纳;英宗复位以后,也很听从他的意见;宗即位后,他照样得到了重用。

C. 李贤敢于进谏。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哪怕遭到权臣石亨等人的诬陷忌恨,都能够始终如一,从不避讳。

D. 李贤为政识大体。尤其把爱惜人才、广开言路作为国家的急务。深得皇帝倚重,皇帝遇事常常向他征询意见。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