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某校八(3)班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下面是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研究材料,请你加入他们一起探索。

(甲组:风云人物)

材料一  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说:在中国人民中有许多极有教养的能干人物,他们能够担当起组织新政府的任务。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寄语。

材料二  李大钊曾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政府”成立的时间及1925年前后“革命”所取得的成果,并分析“同志仍需努力”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李大钊的观点,并指出1915年他和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什么运动?

(3)综合上述材料,写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趋势。

(乙组:社会风俗)

材料三  1912年3月,《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中说:“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法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材料四 

(4)据材料三,概括民国政府“晓示人民一律剪辫”的目的。结合材料四中的图片,推断民众对这个举措的态度是否一致,并给出你的理由。

(5)有人说“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的一系列法令政策,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阐述理由。

(丙组:民族经济)

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一战后,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摘编自郭廷以《中国近代史纲》

(6)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分析民族经济“归于失败”的外因,并谈谈你对“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的理解。

(7)综合本次探究的历程,请你归纳总结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