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和现代工艺美术浩如烟海。其品种之多,数量之众,质量之精,皆令世人叹为观止。由于工艺品制作多为手工,尤其是高档工艺品都是艺人辛劳数月甚至数年制成,其生产过程很值得参观,游人也以一睹艺人精湛技艺为快。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针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四大名绣”,指的是我国刺绣中的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之称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它的产生除了本身艺术特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绣品商业化的结果。由于市场需求和刺绣产地的不同,刺绣工艺品作为一种商品开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而其中苏、湘、粤、蜀四个地方的刺绣产品销路很广,影响尤大,故有“四大名绣”之称。

苏绣,是以江苏省苏州为中心的手工刺绣产品的总称。苏州盛产丝綢,素有妇女擅长绣花的传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游客参观了制作过程,也就领略了“东方艺术明珠”的风采。

湘绣,是以湖南省长沙为中心的手工刺绣产品的总称。湘绣主要以纯丝、硬缎、软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配色以深浅灰和黑白为主,素雅如水墨画;也不乏色彩艳丽,图案纹饰的装饰性较强的日用品。

粤绣,是以广东省广州为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主要有衣饰、挂屏、褡裢、屏心、团扇、扇套等绣品。粤绣构图繁密热闹,色彩富丽夺目,施针简约,绣线较粗且松,针脚长短参差,针纹重叠微凸。

蜀绣,是以四川省成都为中心的手工刺绣产品的总称。亦称川绣。以日用品居多,用针工整,平齐光亮,丝路清晰,不加代笔,花纹边缘如同刀切一般整齐,色彩鮮丽。

(摘编自中国华侨出版社《国学常识大全集•四大名绣》编委会)

材料二:

南宋阎次平的《四季牧牛图》是一幅典型的田园风俗画。共四幅,合裱为一卷。春牧融怡,夏牧蓊郁,秋牧萧散,冬牧肃杀,画面细节真实生动,清新自然。如同上好佳酿,令人闻香下马,饮之微醺;观之则流连忘返,余味不尽。

中国画史上画牛的大家有作品传世者,唐有韩湟的《五牛图》,北宋有祁序的《江山放牧图》,南宋有李迪的《风雨牧归图》和阎次平的《四季牧牛图》。中国人是应该画好牛的,农耕民族,牛是人的得力帮手,因而也是丰足的象征,何况田园牧歌的情趣更是美的理想境界。这样说来,古代画牛的作品真是太少了。韩湟《五牛图》生动之极,但画的是五头牛的“肖像”,未将牛置于大自然中描写。祁序《江山放牧图》画十几头水牛,在众多牧童的照看下,在辽阔的草地吃草、饮水,因场面较大,牛显得不够突出,画面略显松散。李迪《风雨牧归图》是无比精湛的杰作,幅面又较大,水平绝不亚于阎次平。但李迪只存一幅画两头牛,怎比得上阎次平四幅画九头牛,竭尽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牝牡老幼,行走坐卧,各种生恣情态跃然纸上,它是一首完整的自然的赞歌,农耕生活的赞歌。

(摘编自荣宝斋出版社《古代名画赏析•醉人的田园牧歌》,郑奇)

材料三:

河北剪纸。我国广大农村有很多民间工艺品,如花灯、核雕、竹刻、泥捏、布娃娃、剪纸等。这些质朴的、充满乡土气息的手工艺品都是就地取材,原材料也很简单,但是经过村民精思巧慧,就能化平凡为神奇。比如春节前,如果到河北农村去,因时值农闲,就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在一块很大的场地上,背倚高山,面临小河,数十个妇女团团而坐,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也不用笔来勾描底样,随手就能剪出人物、动物、文字等,其速度之快,花式之多,构图之巧,令人赞叹不已。比如十二生肖,她们能以故事为题材,将人物和动物和谐搭配。关云长骑马横刀过五关(马)、苏武牧羊(羊)、武松打虎(虎)、时迁偷鸡(鸡)、牛郎织女(牛)、苏轼赋鼠(鼠)、哪吒闹海揍龙王(龙)、孙悟空偷吃蟠桃(猴)、嫦娥奔月(兔)、白娘娘显蛇形吓坏许仙(蛇)、樊哈屠狗(狗)、八戒招亲(猪),12个故事组成生气勃勃的画面,线条朴实,形象生动。其乡土气息吸引中外宾朋纷至沓来,有些人身不由己,参与其间,自娱自乐。

贵州蜡染。蜡染,是长期生活在贵州山区的苗族和布依族妇女的普遍技艺。这里的妇女,从小就学习蜡染,图案、素材,大多取自生活,如花鸟虫鱼等。不过,由于各人观察角度不同,世世代代相传的技艺风格亦不同。粗细、大小、疏密不同的蜂靖点于布上,以植物蓝靛做染料,点蜡处为布的本色染不上色,则形成花纹,由于多次染色后,蜡层自然龟裂,蓝靛随裂缝渗透,留下人工无法描绘的图纹,千变万化,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现在丹寨地区已将此作为旅游项目,游客参与其间,兴味十足。类似的村寨很多,如白族蝴蝶花蜡染,贵阳花溪苗族挑花,彝族七色挑花手帕,苗族织花带,傣族织绣挎包等。游客到此驻足观览,一边赞叹姑娘们心灵手巧,一边欣赏充满少数民族审美习俗的织品,纷纷慷慨解囊,作为纪念品带回自己的家乡。

(摘编自中国旅游出版社《中国旅游文化•工艺美术》,潘宝明、朱安平)

材料四: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玉有着民族传统的内涵,它是物质观念的,又是社会的、文化的综合概念。东汉时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给玉定义说:“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艇里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甫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他把玉的物理特征比附为五德,这些物理特征是:光泽滋润而柔和;表里一致,从外可知内;声音舒畅而清扬,远远可以听到;质地坚硬,不能弯曲,只能折断;断口有棱角,但不很锋利。什么样的玉具有“仁、义、智、勇、洁”这五种特征呢?专家研究表明,只有新疆的和阗玉具有这五种特征。

元、明、清时期,中国城市经济繁荣,手工业高度发达,对外贸易兴旺,新疆处于统一的祖国大家庭中,交通畅达,经济发展。这一时期,和阗玉的开发步入鼎盛时期,玉器工艺美术也发展至高峰。自然吸引了无数赏玉人。目前,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工艺美术藏馆,仅历代精美玉器就收藏了数万件之多。

此外,“唐三彩”“青花瓷”“紫砂壶”等都是精美绝伦的专题工艺美术品。从上面的简单介绍,可以窥见,中华工艺美术,博大精深,魅力永恒。

(摘编自《新疆两千年》,刘逊、刘迪)

1.下列各句的语序排列,不符合汉语审美感觉的一项是

A. 就刺绣工艺而言,我国的煞绣、湘绣、粤绣、蜀绣在其产地苏州、长沙、广州、成都都是家家户户绣,姑娘个个绣,十分普及,艺工也是各有高招,精益求精,作品争奇斗妍。

B. 阎次平《四季牧牛图》是典型的田园风俗画。四幅画九头牛,竭尽春夏秋冬之时,寒来暑往之变,行走坐卧之态,画面清新自然:春牧融怡,夏牧蓊郁,秋牧萧散,冬牧肃杀。

C. 河北剪纸妇女巧妙地展示12生肖故事:关羽走马,苏武牧羊,武松打虎,时迁偷鸡,牛郎织女,苏轼赋鼠,哪吒斗龙,悟空偷桃,樊哙屠狗,八戒招亲,嫦娥唤兔,素贞变蛇。

D. 《说文解字》对于玉的解释,或许亦能这样认为:泽润喻之仁、色纯喻之义、钝敛喻之礼、声扬喻之智、质硬喻之信,也即我们耳熟能详的“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工艺美术作品一般都是手工制作,早先多是在家族式作坊内,以耳提面命的方式,传授相应的制作工艺。

B. 工艺美术作品大都取材于生活与自然,因其扎根于民间,民俗味很浓,大多由民间技艺精湛者挑头制作。

C. 工艺美术作品除了具有广泛的地域性,风格的独特性,品种的多样性,还具有传统继承性与时代前卫性。

D. 工艺美术作品需要精雕细刻,虽制作工艺复杂细密,制作工期长、难度大,却拥有比较稳定的粉丝群体。

E. 工艺美术作品一般都有其经典代表作,比如:苏州双面绣,宜兴紫砂壶,扬州玉器山子雕,苗族织花带等。

3.根据上述材料,请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角度思考,简单说说带给我们哪些启发。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