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侍其曙,字景升。父稹,左监门卫大将军。曙少举进士不第,以父任为殿前承旨,改右班殿直。迁左侍禁,领东西排岸司,与谢德权提举在京仓草场。尝于仓隙地牧牛羊,为德权所讼。真宗以问德权曰:“牛羊食仓栗邪?”曙闻而自勳,帝勉谕之。它日,召曙问:“汝才孰与德权?”对曰:“德权畏法慎事,臣乃敢于官仓牧牛羊,是不及也。”人多称之。鄂州男子闻人若挫,告其徒永兴民李琰将作乱,命曙同度支判官李应机往按之。至则设方略,捕琰党三十余人,皆伏法。琰辞连己所不快者数十人,一切不问。青州卒庞德讼其校李绪谋以众叛,帝疑其诬,又命曙至青州,与通判魏德升同至勳,无验,遂弃德市。知青州张齐贤奏曙擅戮人,帝曰:“不尔,无以安被告者。”曙还,奏德憛绪治军严,故诬之。帝擢绪本军虞候,而进曙东头供奉官。初太宗平河东建塔于太原故城塔毁帝欲新之遣内侍经度计工二百万帝疑命曙往减费十九改内殿崇班 祥符二年,攀州夷人为乱,诏曙秉驿往招抚,其酋首纳款、杀牲为誓。曙按行盐井,夷人复叛。曙率部兵百余,生擒首领三人,斩首数十级。因上言蛮阻险拒命,请必加讨。诏知庆州孙正辞、环庆驻治都监张继勳领陕西兵,同曙俱进,所至皆降。曙又言:“王师已至而方出,请诛之。”真宗曰:“已降而杀之,何以信四夷?”不许。夷人平,迁内殿承制,再迁如京副使、知登州。会岁饥,请漕江淮米以振贫乏,活者甚众。迁西上阁门使,徒耶州,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卒。曙为人沉敏,有干略,善论利害事,朝廷数任使之。

(节选自《宋史·侍其曙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太宗平河东/建塔于太原/故城塔毁/帝欲新之/遣内侍经度/计工二百万/帝疑/命曙往/减费十九/改内殿崇班

B. 初/太宗平河东/建塔于太原故城/塔毁/帝欲新之/遣内侍/经度计工二百万/帝疑/命曙往/减费十九/改内殿崇班

C. 初/太宗平河东/建塔于太原故城/塔毁/帝欲新之/遣内侍经度/计工二百万/帝疑/命曙往/减费十九/改内殿崇班

D. 初/太宗平河东/建塔于太原/故城塔毁/帝欲新之/遣内侍/经度计工二百万/帝疑/命曙往/减费十九/改内殿崇班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是指科举时代,在院试中考取的人,如果参加院试没有考中的话,称为“举进士不第”。

B. “以父任”,是指凭借父亲的官爵而获得官职,是除参加科举考试之外进入仕途的另一种方式。

C. 迁,官职调动,一般指升官,也指降职、贬谪。“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的“左迁”即指贬官。

D. 通叛,官名,位居州府长官之下,掌管粮运、水利和诉讼等,对州府的长官也有监察的责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侍其曙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侍其曙因为在京仓草场的空地放牧牛羊被谢德权告发,当听说皇帝过问此事后,侍其曙主动弹劾了自己。

B. 侍其曙为人谦虚低调。当皇帝问他与谢德权相比谁更有才时,侍其曙坦陈自己不如谢德权敬畏法律,行事谨慎,因此侍其曙多被人称道。

C. 侍其曙处理案子既重策略又重证据。他设计方案捕获了李琰的同党三十多人,对庞德告发李绪谋划率众叛乱一案,侍其曙彻查无证据后把庞德流放。

D. 侍其曙文武并用平定了夷人叛乱。他先是招抚夷人酋长归顺降服,后当夷人不守誓言再次叛乱时,侍其曙率兵活捉了其首领三人,斩杀数十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岁饥,请漕江淮米以振贫乏,活者甚众。

(2)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庇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鸿门宴》)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