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我们虽走过弯路,但终于大步迈上坦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社论

材料三  “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0 %。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跃进”的消极影响。

(2)材料二与什么重要会议密切相关?表明党的工作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1979年的唱词反映出凤阳农村发生了什么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