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每个时代总有一群勇于“逆行”和“不惧挑战”的人,推动了民族和国家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李大钊同志从1907年到1927年的基本履历表。

时间

主要经历

1907~1913年

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求学

1913~1916年

留学日本,初步研究马克思主义

1917~1919年

回国参编《新青年》、创办《每周评论》等刊物,领导五四运动

1920~1921年

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参加党的一大

1922~1924年

参加党的三大、国民党一大,主持北方地区党的工作

1925~1927年

组织北方人民支援北伐战争,推翻军阀统治,1927年就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李大钊被称为“播火者”的原因。

材料二  巴黎和会召开期间,梁启超出游法国,撰写了《世界和平与中国》,并翻译成英、法等多国文字,在各个外交场合发表关于中国问题的演讲。1919年4月底,英、美、法等国公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梁启超极为痛心并于5月2日急电国内的“国民外交协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北洋政府仍然秘密向巴黎发出签字训令,梁启超第一时间把这个信息告知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在6月28日签字那一天,愤怒的留学生和工人将中国代表团的驻地团团包围。

——摘编自黄丹阳《浅论梁启超在巴黎和会前后的政治贡献》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在巴黎和会前后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做的努力。

材料三  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个农民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有评论这样说:这份契约,开启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一个时代的新生。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枪”指的是什么?请分析“一个时代的终结,一个时代的新生”的含义。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