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壶

袁炳发

阿东居住的地方是个贫困的小村,偏僻,四面环山。

阿东考上大学那年,全村人的心沸腾了些日子。

村委会除了杀了一头猪之外,还奖励阿东二百元钱。

村主任说:“咱这村儿啊,自打我记事儿起,就没出过一个大学生,这回阿东可给咱们村提了精神气儿了,带了个好头啊!”

让阿东感动的是,阿东上大学走的那天,村里的七爷把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五百元钱,掏出来塞到阿东的手里。

阿东执意不要。

七爷就生气了。七爷对阿东说:“阿东,这钱你要是不要,就是瞧不起你七爷!”

看着七爷真生气了,阿东就收了这钱。

走时,阿东跪下,含泪给七爷磕了两个头……

时光暗里流逝,匆匆间阿东大学毕业了。

阿东不负村里人的厚望,毕业后没有留在城里工作。他又回到了这个小村,他要在村里办一所小学,不让村里的孩子再走他“趟过一条河翻过一座山”去镇上读书的老路。

阿东回到村里后,就把办学的想法和村主任说了。

村主任赞成阿东的做法,并答应把村委会的一间库房腾出来做教室。

就在这时,阿东爷爷的哮喘病犯了,阿东就把筹办学校的事暂时搁置下来。

阿东去镇上给爷爷买了几服中药。回到村里后,阿东从七爷那儿借来药壶,给爷爷熬药。

喝了几服药,爷爷的病就好了,阿东把药壶还给了七爷。

阿东还给七爷药壶前脚刚走,后脚七爷就气哼哼地把药壶狠狠地甩到挨着后窗的那条河里了。

几日后,爷爷不见了那药壶,便问阿东哪去了。

阿东告诉爷爷药壶还回了七爷。

爷爷听后,一下瘫坐在地上。

爷爷气愤地指着阿东,骂道:“你个混蛋,读书怎么倒读糊涂了?咱们村里多少年的规矩你也不是不知道,借什么东西都能还,就是借药壶不能还!”

爷爷叹了口气,又说:“知道吗?你还的不是药壶,你还给七爷的是晦气呀!”

阿东不能与爷爷争执理论,便走出屋去……

事有凑巧,就在阿东还给七爷药壶的当天夜里,七爷突发脑溢血死亡。

安葬完七爷后,村里人开始在背后数落起阿东来。

有人说:阿东怎么能还七爷药壶呢?这么不懂规矩,还是读书人呢!

还有人说:这个阿东怎么能这么做呢?七爷待他也不薄啊,当年他上大学的时候,七爷还给过他五百块钱呢!真是不仁不义!

此时的阿东,无心与他人争论,内心里他只是很怀念七爷。

阿东准备找木匠做教室的桌椅板凳时,被村主任阻拦了。

村主任对阿东说:“这个学校你不用办了,村里人都说了,谁家的孩子也不愿以你为师,一个不仁不义的人怎么能教出好学生来?”

阿东听后,一脸的茫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几天后,阿东来到七爷的坟前,把一个新药壶放在七爷的坟上,然后跪下来,含泪给七爷磕了两个头后就走了。

(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阿东居住的村子偏远封闭,村民们常年来过着贫困的生活,都缘于居住环境。

B. “药壶”既是文章的线索,也是人物情感的绾结物,寄托了村民对传统医学的崇拜。

C. 小说既塑造了像阿东、村长、七爷这样的典型人物,也塑造了村民的群体形象。

D. 阿东考上大学,全村人心沸腾,村委会还杀猪奖钱,这些表明阿东家的人缘好。

2.小说中的村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3.阿东知道了村里的习俗后,还要到七爷的坟上再次还药壶、含泪叩头后离开,这样的安排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