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口琴

“警佐,打死了!真的打死了!”西谷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命令:“立即报告岸谷厅长,击毙匪首杨靖宇!” “警佐,警佐!”一日本兵叫喊着,从高大汉子身上搜出一个磨得溜光锃亮的东西跑过来。伪军队长李道善凑上前,惊叫:“魔笛儿!魔笛儿!” “八嘎!什么魔笛儿?”西谷接过那个叫魔笛儿的东西, 眼珠子直转。

1939年的冬天嘎嘎冷。日本关东军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消灭杨靖宇。10多万日伪军围山、封路,进行“梳篦式”的“拉网”“讨伐”。

风雪中,杨靖宇率领队伍与敌艰苦周旋。枪声骤响,日伪军连续发动猛攻,只向前推进了20多米。激战中,十几名战士壮烈牺牲,杨靖宇领着俩战士拖得敌人疲惫不堪。日军资料这样记载当天的战斗:“早晨出发队伍有600人,逐渐剩下300人、200人、100人,到16日凌晨两点钟,仅剩下50人。”

太阳落到山后面,呵气成霜,杨靖宇好几天没吃东西,他裹紧棉衣,靠在窝棚墙上打了个盹儿。恍惚中,肚子“咕噜、咕噜”叫,他从衣袋里掏出一块榆树皮,放进嘴里细细地咀嚼,艰涩而痛苦地咽下。月光从窝棚的缝隙照进来,今天不是正月十五吗?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里面的衣兜,那里搁着一把他心爱的口琴,他经常在休息的时候给大家吹口琴,甚至教小战士们吹口琴。他想起来,自己还是跟进步音乐家塞上萧学会的吹口琴。这会儿,他连拿口琴的力气都没了,便轻轻闭了一下眼,在心里默默哼唱: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

……

一切的抗日民众快奋起

夺回来丢失的我国土

结束牛马亡国的生活

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吧

打出去日本强盗

……

北风呼呼地刮,杨靖宇使劲咽下嘴里嚼成碎沫的榆树皮,感觉身上暖和了一些。

第二天清晨,山路上走来几个砍柴的农民,他上前试探着拿钱从他们那儿买些食物和一双棉鞋。当中的赵廷喜,见面前这人灰头土脸的,脸和手上都是冻疮,就猜出了几分,劝说道:“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杨靖宇笑了,岂止不杀,如果投降,日本人还打算让他出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呢!他痛心地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那天,杨靖宇在山洞口没有等到他们答应送来的粮食和棉鞋,却等来了一大群日伪军。西谷率日伪军紧追不舍,终于把杨靖宇逼到了一棵老槭树下。“杨司令,你跑不了啦!”杨靖宇靠着大树,见文件烧成了灰烬,喘着粗气说:“杨司令也是你们能活捉的?”

“我知道你几天没吃东西了,特意给你带来了好酒好肉。你是大大的英雄,只要你放下武器……你的部下程斌、崔胄峰都归顺皇军……”敌人还在喊话。这一次代替回答的是愤怒的子弹。西谷恼羞成怒,吼道:“打!干掉他!”100米、50米,日伪军一步步逼近,杨靖宇躲到大树后奋勇还击,打死了冲在前面的两个鬼子。这时,一颗子弹打中他的左手腕,手枪掉下来,滚烫的鲜血涌出,他迅速掏出身上的第二把手枪还击。

敌人见生擒困难,遂轻重武器猛烈开火,杨靖宇胸部中弹,一下靠在大树上,又一排子弹重重地打过来……杨靖宇重重地倒在雪地上。这天,是中国农历正月十六。

“杨靖宇身上怎么会有口琴?”岸谷隆一郎纳闷,又叫来叛变的安光勋。西谷从一个木盒子里拿出一把磨得溜光锃亮的口琴问:“这个,你的认识?”

口琴比鬼子烧红的烙铁还烫人,安光勋像被电击了一下,手一哆嗦,口琴“当”地掉到地上。远处传来口琴声:“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他不再理会任何人,嗓子眼儿发干、发咸、发腥,突然,一头扑在那具高大的躯体上:“杨司令啊,我安光勋不是人啊……”

残忍的日军军医剖开杨靖宇的腹部,肠胃里只有还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

鬼子大受震骇,他们怎么也不明白,这个塞了一肚子棉絮和树皮的人,怀里怎么会揣着一把口琴?

岸谷隆一郎感觉自己在这场决战中被耍弄了,他下令:铡下杨靖宇的头颅!

大雪纷飞,北风弹奏着古老的琴弦……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写杨靖宇被敌人围剿打死的情节,扣人心弦,引发了读者急欲探究杨靖宇是怎样被敌人围困的阅读期待。

B. 正月十五夜,天气寒冷,呵气成霜,杨靖宇饥饿难忍,却只有榆树皮可咀嚼,力气微弱,写出了杨靖宇的艰难处境。

C. 文中写日军资料记载当天战斗减员的数字,是为了表现日军部队伤亡很大,暗示日军日薄西山,失败已成定局。

D. “杨司令也是你们能活提的”表现了杨靖宇对敌人的蔑视和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誓死战斗、决不投降的决心。

2.文章结尾写叛徒安光勋拿着的口琴掉到地上,并向杨靖宇谢罪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作为战士,杨靖宇身上一直带着口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一匠心设计的看法。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