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中国的近代化道路艰难而曲折,在经历一次次挫折和失败后,终于找到了民族解放、独立和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咸同年间清廷多“病”缠身的原因。韦鸿铭为什么称“湘乡曾姓者”为“时髦”的郎中?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途径。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什么?写出材料中“两大政治运动”的名称。

材料三  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仁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3)据材料三,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宜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结合当时社会背景,概括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