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大陈的风

①风儿吹来,吹起我和家乡的对白。

②冬日,历山白雪皑皑,北风从珠坑口吹过来。但童年的我望着院子天井上空成堆成堆的鹅毛大雪压下来,却丝毫不觉冷,因为脚底下有母亲早已生好的炭火盆。母亲边哼歌谣边纳鞋底。鞋底是用一层层旧衣料沾上汤糊贴叠的,很厚,需要拿锥子用力穿孔后穿针引线。线是用莱园野生的针麻脱干制成,很牢固。母亲说:“冬闲田里没活,开春就有新布鞋穿啦。”此时,母亲满是老茧的手已冻得通红!那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寒夜里的一束光。

③上小学了,母亲说:“在学校就要听老师的话,今日的功课今日做掉,明朝还有新功课。离家时,先把尿留在家中,放学后也要把尿憋回家。”因为那时没氨水、肥田粉之类。“拾粪上学”是学校布置的课外作业。冬日的早晨特别冷,母亲早早准备好畚箕锄头,嘱咐我:“路旁草丛中人不太走踏的地方狗粪多,运气好还有牛粪。”寒风吹来,“拾粪上学”“憋尿回家”“作业日清”“尊师崇学”的家教,是母亲树立的最早“家风”,也是母亲对儿子一生的告诫。

④夏日,后垅地塔的番薯田表土如粉,龙前山田的水渠已泛白泥。少年的我,从上桥头跑到下桥头,口干舌燥。风神似乎停止了脚步。只见岩泉溪小鲇鱼在游晃,却不见溪两旁柳树动。母亲说:“树头果子莫仰头,菱角塘莫洗手。‘仰头’以为你想偷水果,‘洗手’,以为你想偷菱角。”那时放学拔猪草是“家庭作业”。小伙伴们常常玩“丢杀”(丢小镰刀)游戏到快天黑。竹篮没盛满,我怕母亲责骂就结伴到生产队的花草田里割一些放在篮底“填充”。母亲发现后连竹篮一起踩扁,拿起杉树刺的荆条一顿痛打。母亲的脸从未有过的严肃,母亲的骂从未有过的严厉。

⑤十二三岁时,我已随母亲上山砍柴。麻索如何捆柴,担柱如何换肩……母亲边示范边说:“内家烧柴大板艮(大把添柴),老公挑柴抖抖震。”母亲虽然说不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却让我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双抢”(抢收抢种)的时候,生产队二十多个属兔的同龄人比赛割稻谷,第二天我起不来,母亲一边拉我一边说:“后生侬力气不能晒干,睡一觉又有力气了。”我说:“不是下雨吗?”“雨落早午更,雨伞不用撑。”母亲没有商量余地。母亲的话第一次让我感受到她压担子的“绝情”。能挑一百斤绝不挑九十九斤,捆柴捆足,珠坑水库大坝底挑砂石装满,挑稻谷,挑水,挑栏肥……都是满满的。母亲说:“出门就是一天,来回就是一趟,多挑一些合算。”也许我的腰肌劳损就从那时落下,但坚强品格也从此生长。

⑥忽如一夜春风来,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到户后,家乡生活风生水起。那时家里四个人口的四亩责任田分散在六七个地方。母亲起早摸黑,披星戴月,忙得连口水也没工夫喝。春天雨水充沛,田野里总有我和母亲穿着蓑衣、戴着竹斗笠的身影。

⑦小山村的春夜特别安静,而母亲却总在盘算第二天下雨是否修农具,晴的话去哪块田除草。“日晴夜雨,百姓做财主”,母亲风雨兼程,眼中总是丰收的憧憬。邻居用稻谷换麦李、麻桓、粉干的时候,母亲说:“煮(粥)饭要吃饱,野衣食(零食)不要吃。”因为母亲的勤俭,家里楼上大谷柜总是满满的,从来没有闹春荒断过粮,还时常借粮给邻居。

⑧重阳节回家,走在老家后栋护村林的环村水泥路上,大陈的风从眼前掠过,风告诉我,风筝再远,也断不了线!

(作者:陈加斌。有删改)

1.母亲对“我”的成长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母亲所做之事简要分析。

2.请分别从不同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第二天我起不来,母亲一边拉我一边说:“后生侬力气不能晒干,睡一觉又有力气了。”我说:“不是下雨吗?”“雨落早午更,雨伞不用撑。”母亲没有商量余地。母亲的话第一次让我感受到她压担子的“绝情”。

3.请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

4.文章以“大陈的风”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