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的意思),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记葛贤》

材料三 : 1872年,陈启沅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俗称“丝偈”,该厂雇佣工人六七百,出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不久,因被视为异端,于1881年(光绪七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

材料四:  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

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面粉大王”。荣家的保兴面粉厂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阻扰,说工厂的兴建破坏了“风水”,将官司打到督抚衙门,反复再三,最后在两江总督刘坤一支持下,官司才告一段落。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高中教材必修二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3分)

(2)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概括其本质特征。(3分)材料三反映的经济现象和材料二相比有何明显进步之处?(2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如何?(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4分)

高一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