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亮卒,以琬为尚书令,领益州刺史。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琬以为昔诸葛亮数窥秦川,道险运艰,竟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会旧疾连动,未时得行。而众论咸谓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琬承命上疏曰:“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若维征存,衔持河右,臣当帅军为维镇继,今涪水陆四通,惟急是应,若东北有虞,赴之不难。”由是琬遂还住涪。疾转增剧,至九年卒,谥曰恭。

(节选自《三国志•蒋琬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

B.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

C.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

D.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决定;有的人也有号,一般自己取定,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B.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称作弱冠;古代女子的成人礼叫笄礼,一般为十五岁。

C.尚书郎,东汉之制,取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魏晋后尚书各曹的侍郎、郎中等官通称尚书郎。

D.“疏”,是奏章的一种,古代官员用它向帝王或大臣陈述意见或进行说明,也可以用来陈情,与对经书作注解的注疏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琬注重实效,不求表面修饰。任广都县长时,以安定百姓为本,不注意外表装饰,先主因为诸葛亮的请求才没有治他的罪。

B.蒋琬忠心正直,值得托付信任。诸葛亮外出时,他留守成都,策划军资,使诸葛亮无后顾之忧,诸葛亮秘密将后事托付给他。

C.蒋琬一心为公,不计个人恩怨。杨戏慢待他时,他认为这是杨戏诚实、爽快的表现;杨敏诬蔑他时,他也不去追究、惩治。

D.蒋琬不萧规曹随,不因循守旧。他认为诸葛亮出兵秦川道途险恶运输艰难,如果从水路东下攻击魏兴、上庸,才是长久之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欲构戏于痴曰:“公与戏语而不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

(2)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