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一作‘唤找’)。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府风俗考》

(1)据材料一,指出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从材料中找出一句话作为最有力的证据。

材料二 

(2)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产生了怎样的新气象,并分析形成这一新气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3)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数据说明其施行的效果。

材料四  从1953年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呈现出来。借鉴1933年苏联的做法,中国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善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实行以固定价格强制收购粮食的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4)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高一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