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茬花生地

宫佳

路边的青草还顶着露珠的时候,老李头已开着手扶拖拉机“突突突”地进了地头。

抬头向山坳里瞅,好多土地撂了荒,年轻人都进了城抓钱去了,地里也就种得马马虎虎,看着人家地里长了,草,他的心就生生地疼。

这是块好地呀,肥着呢!不长庄稼,长草,这不是羞煞先人吗?

庄稼人不好好侍弄地,还叫个庄稼人吗?可他只能在心里嘀咕,不能管别人,只能管好自己。

可是能管好自己,却管不了自己的儿子。

今年,他看到有那么多地荒着,就和老伴捡着种,刚下过一场雨,得赶着春播呢,人老,心气却不老,起早贪黑地干。

城里的儿子放小长假要出去旅游,他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这都什么节骨眼了,还有那闲心思出去玩?赶紧回家帮我种花生。”儿子那头笑了:“爹,你今年怎么还种地?不是找罪受吗?村里不是正要搬迁吗?补偿款快下来了,好好享受生活,我正想给你定去三亚的机票……”儿子没说完,老李头就把电话撂了。钱!钱!钱!现在的年轻人张嘴闭嘴就是钱,村里的年轻人进城抓钱抓红了眼,家门一关,蜘蛛网锁门,农民要都不种地,吃啥?

手扶拖拉机真不含糊,不一会就把跟在后面施肥的老伴甩在了后面。犁出来的黑土湿湿的,泛着清新的泥土香味。老李头犁过一趟,又到对面地头再犁一趟,才歇了手。老伴正弓着身子往犁沟里撒化肥,他回头瞅了一眼犁沟,化肥撒得均匀适度,白色的颗粒衬在黑土里,很是养眼,不禁向老伴投去暖暖的一瞥。肥料使足了,花生才能长呀!人不亏地,地就不亏花生,秋天拔出花生蔓,白花花的花生个顶个大,那才叫一个舒心呢!

老李头从老伴手里接过竹篮子,脚下生风,五个手指头不断地活动着,化肥就从指缝间源源不断地流入土地。

日上三竿,地已犁了一半,老李头招呼老伴歇息。自己点了烟,歪在手扶拖拉机上。

很多年前,在这块地里,老伴儿在前面扛着木犁,他在后面按着犁把,哼哧哼哧地犁地,那时候,地里的庄稼是全家的指望,一家人的吃喝指望它,孩子念书指望它……

指望它的地方多了去了,在地里刨食,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后来,花了1800块买了手扶拖拉机,干活轻便多了……他摸着手扶拖拉机叹了口气。

“你真是个老倔头!”老伴数落道,“邻居们都搬迁了,你非得种上最后一茬花生,才肯拿补偿款,真是受累的命呀!”

“以后想受累也受不着喽!我问了,这手扶拖拉机才卖500块钱,哪都没坏,要不是拆迁,给多少钱也不卖呀!”

“可你不卖,总不能把这铁家伙开进楼房里吧?”

“种地是庄稼人的本分,不种地,还能干啥?这手扶拖拉机离了土地,就是废铁喽!”

“你就是老古董!城里多好呀!有家家悦超市,要啥有啥,就是不买,看看逛逛也舒心。听说,我这大岁数的老太太傍晚都在跳广场舞,热闹着呢!”

老李头吧嗒吧嗒抽着旱烟:“我就怕你是几天的新鲜劲儿一过,还是想这黑土地,到时,想回也回不来喽!”

老伴儿抬头瞅着修好的柏油马路,这边已起了高楼,已有了城里的新气象,那边还是一排排平房,他们的房子就在这些平房之中,过了今年,这些平房都会推倒了……

老李头把烟袋锅子朝鞋底磕了磕,走喽!他拍拍手扶拖拉机:“老铁伙计,接着干!”

老李头把地犁了一遍,就开始用镢头捣坑,老伴在后面一个坑一个坑地种花生,一个坑里种三四个花生种。

老两口正干着,听见有人说:“老李头,我们正找你呢,就猜到你在这块地里。”

老李头眯了眼,打趣说:“怎么啦?住楼房住腻啦?想到地头抻抻老骨头啦?”

“嘿嘿!你还别说,种惯了庄稼,一到了节气,浑身不得劲,就回老房子看看。”几个老人手里拿着镢头,加入了种花生的行列。老李头回头看这几个人,恍惚回到了生产队的光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我们几个在楼房里呆不住,在城里找了一份保安的活儿,后天就上岗了,哈哈。”

“好呀!赶明年,我也找这样的工作,不当社会的累赘!大家加把劲干,干完这块地,把下面的荒地也种了,秋收打花生油,人人有份!”

“自家打的花生油就是比超市买的香!哈哈!”

最后一茬花生地载满了笑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以路边带着露珠的青草,暗示了老李头早起种地的认真劲,引出下文对现在农村耕地荒芜的现状的叙写。

B.小说中“抬头瞅着修好的柏油马路”、“一个坑一个坑地种花生”等细节描写,反映了老伴儿看到农村新变化时的复杂心态。

C.小说中间运用插叙手法回忆这块地“很多年前”的画面,既写出了土地在老李头等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重,也与现在年轻人忽视土地的行为形成对比。

D.老李头说的“好呀!赶明年,我也找这样的工作,不当社会的累赘!”,既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也流露出对自己换新工作的急切心情。

2.请简要分析老李头这一人物形象。

3.结合全文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