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 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文段二: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 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注),呑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 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 “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厉:lài,同"癞”,癞疮。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

B.臣愿得谒之           谒:拜会,前往

C.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相待,对待

D.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接近,靠近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终己不顾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己足矣/子其自为计/ 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

B.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己足矣/子其自为计/寡 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

C.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己足矣/子其自为计/寡 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

D.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己足矣/子其自为计/ 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人,即加刑于人。也指受刑之人,古代多以受刑之人充服劳役的奴隶,《鸿门宴》中“刑人如恐不胜”即是此意。刑人还可指代宦官。

B.委质,古代卑幼见尊长,不行宾主接受之礼,把礼物放在地上,然后退岀,称为“委质”。呈献礼物,表示忠诚信实,进而引申为臣服、归附。

C.近幸,宠信,宠爱,也指君主宠幸的人。其中的“幸”有“宠幸、宠爱”之意,如“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封建时代皇帝亲临也叫“幸”。

D.国士,是指国中才华岀众或勇力过人的人。战国文献中,以“士”为中心组成的称谓和专用名词种类繁多,如贤士、智士、策士、巧士、勇士等。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知恩图报。为报智伯知遇之恩,豫让想方设法刺杀赵襄子,或伪装成刑人,或改变其容貌,毫不顾惜自己的生命。

B.豫让为人磊落。他宁愿残身苦形也不愿假意投靠再伺机报仇,他认为身为人臣却怀着异心去侍奉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情。

C.豫让心有信仰。他信奉并践行“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他之所以愿为智伯而死,是因为智伯以国士礼遇他。

D.豫让为义牺牲。他第二次行刺被擒后,明知自己不能活命,但仍然拔剑跳起来刺杀赵襄 子,最后义无反顾伏剑自杀。

6.把两个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

(3)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

7.请根据你的理解,在下列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1)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几句诗化用了文段一____这一典故。其中,“壮士发冲冠”概括了当时___场面和人物____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_____之意。

(2)司马迁对荆轲、豫让等人的义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都将“名垂后世”。“义”是儒家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则明确表示:_____。(请用《鱼我所欲也》中的原话回答)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