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民间文学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历史上和当代的许多大作家,都是喝着民间文学的乳汁长大的。民间文学为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这种文化基因是其他任何东西不能替代的。

民间文学是塑造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力量。民间文学所蕴含的风俗习惯、伦理观念、价值观、审美趣味等,参与了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塑造过程。

民间文学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提供了原创性的精彩文本及样式。在与世界各民族交往中,观音、妈祖等中国民间文学中的神话形象,成为中国文化的符号。民间文学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宝库,也是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

(摘编自郭超《民间文学再不抢救,今后就没有了》)

材料二:

民间文学的演述始终与某一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民间文学与生活情境之间的联结最为牢固,同时也具有多向度的社会意义。倘若脱离了具体的生活情境,民间文学便无以演述,也失去了演述的必要。比如,在壮族地区,情歌只有在歌圩的情境中才能充分显示出生活的价值。

民间文学的实际状况让民间文学研究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即城乡一体化进程迅速导致民间文学口传文本枯竭,民间文学研究不再可能从田野中荻得源源不断的文本资源。如今,在大部分乡村,人们已听不到村民演述农耕生活的各种口头文学了。

(摘编自万建中《打捞失落的民间文学》)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一直在为民间文学传承人才的发掘、培养而努力。命名了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并通过民间艺术表演展示活动、民间文艺学术研讨及交流活动、民间文化传承人专题研修班等相关研修和培训活动,为培养民间文学传承人和研究学人搭建发展平台。

八年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了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经过一大批民间文学专家及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这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已经亮相。该数据库包含神话、传说、史诗、歌谣、谚语、歇后语、谜语、民间说唱等,几乎囊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口头文学收集的原始资料,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大的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堪称“民间四库全书”。

尽力恢复民间文学曾经生存的民俗场,是破解民间文学传承难题的关键。否则,对传承人的保护就只能是暂时的,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可能也会治标不治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恢复民俗场。比如,受到现代文化娱乐活动的冲击,山歌这样一种民间文学形式也就失去了传承的民俗场。但是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完全可以在一些旅游景点开展山歌对唱的民俗表演活动,这种民俗表演既能够吸引游客,又能够培养新的传承人,不失为一种新的民俗场类型。

(摘编自王锦强《如何唤醒沉睡的民间文学资源》)

材料四:

但从发展趋势来看,传统民间文学作品中那些富于感染力和思想性的内容,将长期存活在人民的口耳之间,不过,它们必然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异,被讲唱的机会也将大为减少。大量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直接相关的新的口头创作,则会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它们在现在和未来,都将是民间文学中占主要位置的部分。

不过,大多数民间文学研究者由于向来把主要精力放在传统的民间文学方面,忙于“抢救”而往往忽略了对各种新的口头创作的研究,因此,这一领地还是我国现阶段民间文学研究上的薄弱环节。

(摘编自安德明《变异与永恒——民间文学的现状与未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不可替代的文化基因,许多著名作家就是从民间文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才创作出了文学精品的。

B.民间文学不仅塑造了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也为中国与世界各民族交往、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载体。

C.民间文学的演述往往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和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及各种仪式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

D.城乡一体化进程使我们距离传统的民间文学越来越远,我们很难再从田野和乡村中获得演述农耕生活的各种口头文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掘和培养民间文学传承人才,命名杰出传承人并开展各种展示、交流、研修和培训活动,是解决当前民间文学传承问题的重要举措。

B.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是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的阶段性成果,是人类最大的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堪称“民间四库全书”。

C.传统民间文学演述的民俗场因现代化进程的冲击而遭遇破坏,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但我们还是可以在民俗场的恢复方面做些努力。

D.保护传统的民间文学固然重要,但也不能无视现实生活中丰富鲜活的口头文学现象,应关注当代产生的活跃在民间的口头创作。

3.以上四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