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材料一  宋朝刘克庄在奏章中说:“至于吞噬千家之膏腴,连亘数路之阡陌,岁入号百万斛,则自开辟以来,未之有也。”.明末清初的顾炎武说:“吴民之中,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

材料二  皇帝们发现,守着本乡本土生活的农民见识比较少布比较散,皇帝编瞎话骗人,役使这些人,即使很过分,这些人也不容易发现,即使发现了,反抗的力量也不容易积聚起来,对皇帝的专制独裁结下的果子也不得不强忍着咽下去。而对商人们来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一直经商且没有破产的商人们必然要经常走街串巷,这些人见识多,和人沟通多,因为还有钱,很容易形成利益联盟,比如成立一个商会之类的组织。

——摘编自王文剑《重农抑商的真相》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朝历代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并指出其对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高一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