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要干涉,利己的润滑油使经济齿轮几乎以奇迹般的方式来运转。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国家元首的统治。市场会解决一切问题。

——摘自(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材料二  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资本主义最严重的经济病症是失业,而失业的原因在于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由于这种不足是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产物,因此要扩大有效需求,就必须依靠市场以外的力量。为此,他提出由政府实行赤字预算、适度通货膨胀、压低银行利息率、福利措施在内的一系列解决办法。

——摘自严志梁《现代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简析》

材料三  美国在参战前的1940年,联邦政府的科研拨款仅为7400万美元,1952年达18.2亿美元,1965年升至130.1亿美元。国家对科研的拨款占全美科研费用的之二。……除科研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保证开支在战后年代也大为增加,各种保险、保健形式的福利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60年代一般为15%,70年代已接近20%。……日本在1948——1949年两次制订了“经济复兴五年计划试行方案”,1951年又编制“自立经济的三年计划”。法国从1947年“莫内计划”起,已编制过7个中期经济计划。

——摘自王斯德、钱洪主编的《世界当代史(1945——1991)》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的两种经济理论各自出现的社会背景及其基本主张?

(2)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经济学有异曲同工之处,概括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发生的主要变化?指出其与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高一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