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我国绘画史上看,历唐以后,从五代至宋,元,山水画高度发展,画论也相应地开始触及山水画的特殊艺术境界问题。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山水树石”一节中,曾有关于“意”的说法,但没有涉及意与象的关系问题。宋代是山水画的成熟时期,山水画理论也日趋形成。杰出的山水画家郭熙,在山水画的创作和鉴赏中,开始具体地阐发了“意”这一概念,并说“境界已熟,心乎以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可以看出郭熙已经接触到山水画意境范畴的问题。元代山水画,在主观意兴表达方面,有了划时代的发展,但在画论中都还没有明确地提出“意境”的概念。至明代笪有光,才在其所撰的《画筌》中,第一次使用了“意境”一词。他不仅发展了荆浩的“真景”说而提出“实境”、“真境”、“神境”论,而且还对郭熙所触及到的“意”与“境”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有了进一步发挥,已经论述到山水画“境”范畴的一些问题。可以说,山水画意境说,是从笪有光开始正式提出的。以后明、清两代画论中,对意境范畴中的一些问题,有了进一步阐发,构成了我国古典山水画论中的意境理论。

②在山水画的具体创作时营造什么样的意境,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精心地构思、立意,做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才能有的放矢。构思是指作者孕育作品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它是决定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其主要任务是将生活素材在头脑里加工成全新的完整的艺术形象,它包括立意、选材、确定表现形式等,其核心内容是立意为象,即确定作品表现的主题,而主题内容各式各样,有的简古,有的奇幻,有的秀美,有的苍老,有的淋漓,有的雄厚,有的情逸,有的余味……不论何种意境的营造都需经历一个以情观景、触景生情、寄情于景,最后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奇妙境界的过程。当然要想达到最高境界,除了作者必须具备的绘画技巧外,还要有一定的先天禀赋和“功夫在诗外”的修炼和积累。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提高构思,立意能力的根本途径。

③纵观历代名作,留白成了创建意境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山水画在意境层面上的另一个升华。创造画之意境的手法有很多,运用这些手法是为了加强空间境想的感染力。留白就是造成这种感染力的手段之一,它留给观者再创造的空间。宋代的扇画中空白几乎占了画面的一半以上。如《秋林水鸟》《岩关古寺》,前者画的水畔一角,既没画水,也没有交待对崖,作者画的是山岫一隅,既没有画远山,也没画云雾,但使观画者并不感到缺少什么,反而能产生远远超出画面的联想,画是空间艺术,在动态和静态的描绘中多以动中求静,静中求动,一直在生着,动着,在谐和而有规律的状态中活动着,使画面产生美学上的价值和观赏性。留白成了山水画的一种特殊语言,山水画在平远、深远、高远的空间建构中,不自觉的使留白成了创设趣味和意境的重要元素。

1.下面表述,与本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意境就是意与象的荚系问题,是其二者的高度统一。

B.“意”的概念在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的画论中首次出现。

C.意境这一概念在明、清两代的画论中得到进一步阐发并形成理论。

D.明代山水画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意境”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

2.下面对意境的构造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水画意境的构思和立意是决定这幅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B.构思艺术作品的意境时,部分作品的营造需经历一个以情观景、触景生情,寄情于景,最后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奇妙境界的过程。

C.意境构造的实质就是一幅山水画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能引人人胜,情景交融,达到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D.意境营造的最高境界,最根本的是艺术家自身大量的实践和内心的情思构设。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是空间艺术,自古至今的画家们对意境的追求使留白成了创设趣味和意境的重要元素。

B.留白是山水画家增强自己画作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它给观赏者以无尽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C.郭熙具体阐发了“意”,而笪有光则进一步论述了“境”,从而正式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说。

D.本文阐述了山水画意境理论产生的过程,以及其意境构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