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按照中央要求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房地产市场出现大起大落。应围绕住房供应体系,实施满足居住、抑制投机、防止供需错配、引导社会预期的组合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以区域统筹发展为重点,落实好人地挂钩的土地供应机制。一二线城市高房价和三四线城市高库存,土地出让规模和实现节奏脱离实际住房需求,造成了住房的供需错配,从而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结构性问题的突显。住房的需求绝不是孤立的,解决好住房问题,应充分尊重城镇化发展不同阶段的客观规律,统筹规划区域内大中小城市的空间、服务设施布局和土地供给,引导人口和住房需求合理分布。首先,应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安排建设用地指标,而不仅是财政需要。对住宅用地要依据不同地域人口增长快慢、需求量大小等来确定土地供给的数量、结构和方式。对商办用地,要科学确定商办地产和住宅比例、人均商业配套等指标。目前,在住房供求关系紧张的城市,落实人地挂钩政策的关键在于增加住房用地供给,并积极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提高住房用地占比和供给的有效性;还要深化供地制度改革,控制土地价格的非理性上涨。

以守住房贷安全底线为重点,强化金融风险管控。充分发挥金融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作用,分类管理、扶抑结合,完善住房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严格限制资金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当前我国居民购房杠杆快速上升,要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建议坚守购房首付的底线,坚持差别化购房信贷政策,如购买首套、二套房的贷款首付分别不低于30%、50%,购买第三套房不贷款的政策要长期不变,稳定市场预期。通过严格审查贷款人的贷款资格,避免支付能力不足的家庭过早进入市场而承受房价波动的风险。

以优化住房税收结构为重点,发挥税收调节分配关系和促进公平的作用。突出住房的居住属性,更好地运用税收工具,满足合理的住房需求,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如,为抑制炒房行为,就应增大反复交易的成本,设立按持有时间、住房套数实行差别化的交易环节税负。以促进市场完善为重点,建立疏堵结合的管控体系。一方面,采取法律的、经济的甚至必要的行政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管理,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有管理的直接融资渠道,疏通投资渠道。

以信息引导和预警为重点,建立市场协同监管机制。在信息化时代,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完全有条件更加科学有效。在完善和细化房地产市场统计指标的基础上,依托信息化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房地产市场预警体系,并及时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建立科学的市场评价体系,依据预警标准和房地产市场运行实际情况,判断风险等级,及时启动与预警等级相对应的调控政策,平抑市场波动;建立政府协同监管机制,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实施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防止市场恐慌等。不断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

(摘编自秦虹《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健全各项配套政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造成住房供需错配的原因是房地产市场结构性问题突出,区域间土地出让规模和实现节奏脱离实际住房需求。

B. 面对当前我国居民购房杠杆快速上升的态势,就必须坚守购房首付的底线,坚持落实好差别化购房信贷政策。

C. 政府要以优化住房税收结构为重点,运用税收工具,增大反复交易成本,抑制投机性投资,满足合理住房需求。

D. 为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政府需要建立协同监管机制,持续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适时开征房地产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健全配套政策,文章围绕住房供应体系中的相关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B. 文章在阐释落实好人地挂钩的土地供应机制时,先指出问题,后提出解决的办法。

C. 文章指出建立疏堵结合的管控体系,可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完善,并举例予以证明。

D. 文章从预警、评价、共享和引导等方面,指出了信息时代要建立市场协同监管机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落实组合政策调控房地产,才能抑制房地产泡沫,防止该市场出现大起大落。

B. 只要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就能控制土地价格非理性上涨。

C. 坚持差别化信贷政策,严审信贷资格,可以避免支付能力不足的家庭过早进入市场。

D. 房地产市场科学有效预警体系建立,信息化是依托,统计指标的完善和细化是基础。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