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盖枢机之发,荣辱之主(1),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则知饰词专对,古之所重也。夫上古之世,人惟朴略,言语难晓,训释方通。是以寻理则事简而意深,考文则词艰而义释。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大夫、行人,尤重词命,语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不淫。

寻夫战国已前,其言皆可讽咏,非但笔削所致,良由体质素美。何以核诸?“山木”“辅车”,时俗之谚也;“原田是谋”,舆人(2)之诵也。斯皆刍词鄙句,犹能温润若此,况乎束带立朝之士哉!则知时人出言,史官入记,虽有讨论润色,终不失其梗概者也。而后来作者,通无远识,记其当世口语,罕能从实而书,而复追效昔人,示其稽古。用使周、秦言辞见于魏、晋之代,而失彼天然,今古以之不纯,真伪由其相乱。

唯王、宋著书(3),叙元、高时事,抗词正笔,务存直道,方言世语,由此毕彰。而今之学者,皆尤二子以言多滓秽,语伤浅俗。夫本质如此,而推过史臣,犹鉴者见嫫母多媸,而归罪于明镜也。近有敦煌张太素、中山郎余令,并称述者,自负史才。郎著《孝德传》,张著《隋后略》。凡所撰今语,皆依仿旧辞。若选言可以效古而书,其难类者,则忽而不取,料其所弃,可胜纪哉

盖江芊骂商臣曰:“呼!役夫,宜君王废汝而立职。”汉王怒郦生曰:“竖儒,几败乃公事。”单固谓杨康曰:“老奴,汝死自其分。”乐广叹卫玠曰:“谁家生得宁馨儿!”斯并当时侮嫚之词,流俗鄙俚之说。必播以唇吻,传诸讽诵,而世人皆以为上之二言不失清雅,而下之两句殊为鲁朴者,何哉?盖楚、汉世隔,事已成古。魏、晋年近,言犹类今。已古者即谓其文,犹今者乃惊其质。夫天地长久,而风俗无恒,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而作者皆怯书今语,勇效昔言,不其惑乎!

盖善为政者,不择人而理,故俗无精粗,咸被其化;工为史者,不选事而书,故言无美恶,尽传于后。若事皆不谬,言必近真,庶几可与古人同,何止得其糟粕而已。

(取材于唐•刘知幾《史通•言语》)

注释:(1)枢机,中心,关键。“枢机之发,荣辱之主”语出《周易•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2)舆人:众人。(3)唯王、宋著书:王邵著《齐志》,宋孝王著《关东风俗传》,二书分别记录南北朝时期元氏西魏和高氏北齐史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非但笔削所致           笔削:修改润色

B. 终不失其梗概者也         梗概:基本特色

C. 抗词正笔              抗:匹敌

D. 皆尤二子以言多滓秽       尤:指责

2.根据文意,下列句中加点词不能被其后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A. 是以寻理则事简而(故)意深

B. 何以核诸(之乎)

C. 用(因)使周、秦言辞见于魏、晋之代

D. 若选言可以效古而(则)书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考文则词艰而义释     要考查文辞则言辞艰深而事理很明白

B. 斯皆刍词鄙句         这些都是草野低贱之人的吟咏

C. 方言世语,由此毕彰    地方口语、世俗言谈,由此得以充分彰显

D. 必播以唇吻,传诸讽诵   一定可以流传于口头,用来讽谏规劝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其难类者,则忽而不取,料其所弃,可胜纪哉?

5.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填空。

本文主要讨论编撰史书所使用的语言问题,包括古语与今语、雅语与俗语等。作者反对_____________,而导致史书失真、失实;他主张编撰史书应当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