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平安夜的愿望

侯发山

12月24日,儿孙们约好了似的,如小鸟归巢一样从天南海北赶回来,家里一改往日的清静,热闹起来,充满了浓浓的亲情。这才像个家吗。老焦乐得咧着嘴,嘴巴老半天都合不上,初一盼十五,十五盼初一,盼望了大长一年,以为要等到春节呢,没想到都提前赶了回来。不知道谁说了一嘴,明天是圣诞节,今晚是平安夜。“剩蛋”还有节日?老焦憋住笑,没敢多问,怕他们笑话他没文化。在他们老家,“剩蛋”就是二球,二百五的意思。前年跟小女儿冬去杭州旅游,在岳王庙里,看到“岳母刺字”的铜像后,老焦忍不住说道:“这个丈母娘真狠心!”弄得冬他们几个很没面子,私下没少数落老父亲。

接到他们归来的消息,老焦早就备好了丰盛的饭菜。有的用盖子捂着,有的在灶上炖着,有的在微波炉里热着。大家一落座,一道道菜便粉墨登场了。除了凉菜,都热气腾腾的,散发着袅袅的香味,直往人鼻孔里钻;花红柳绿的,耀人的眼睛。老焦发现,儿孙们几乎不动筷子,却都盯着手机。

老焦忍不住说道:“春,这是你爱吃的红烧鲤鱼。”  春是老大。他头也没抬,说:“爸,等会儿,我给老板问候一声。”

老焦看了看老二,说:“夏,这是你爱吃的拔丝山药。”

夏只顾瞄着手机,说:“爸,等会儿,我给朋友聊着呢。”

老焦看了看大女儿秋,说:“秋,这是你爱吃的炝冬笋。”

秋也没抬头,说:“爸,等会儿,我把这批货发走。”

老焦转脸看了看冬,说:“冬,这是你爱吃的糖焖莲子。”

冬没吭声,看着手机出了神。

“冬,这是你爱吃的糖焖莲子,趁热吃吧。”老焦以为冬没听见,加大了语气。

冬点了点头,说:“爸,等会儿,我给同事说点悄悄话。”

老焦把目光投向孙子小欢:“小欢,这是你爱吃的山鸡丁儿。”

小欢说:“爷爷,等会儿,我正在战斗,不能临阵脱逃。”

战斗?老焦吓了一跳,旋即明白是网络游戏。他对孙女小喜说:“小喜,这是你爱吃的瓜丝儿。”

小喜说:“爷爷,等会儿,我把鬼片看完。”

老焦吆喝了半天,没有一个人响应。看到有的菜凉了,他就挪动脚步去厨房热菜,一盘又一盘,一趟又一趟。

小欢的战斗终于结束了,说声我饿了,然后拿起筷子叨菜。老焦趁机又催促吃饭,大家才不情愿地拿起筷子,一边叨菜一边看手机。

小欢一边往嘴里塞鸡丁,一边皱着眉头叫道:“爷爷,您爱吃啥菜啊?”

小喜说:“爷爷最爱吃剩菜!”

一句话,大人们都笑了。看得出,那笑不是十分的自然。春忙转移话题,说大家都许个愿吧,圣诞老人会帮大家实现的。

听说圣诞老人要来,最开心的要数孩子。

小欢说:“我要当班长。”

小喜说:“我要当班花。”

春说:“争取来年当上部门主管。”

夏说:“明年赚20万。”

秋说:“到美国旅游一次。”

冬说:“减肥十斤。”

轮到老焦了。他看看这个,瞧瞧那个,犹豫半天,还是没说话。

小欢说:“爷爷,圣诞老人真的会来,去年我睡觉前许愿要个新书包,醒来就发现枕头边有个新书包。”

“真的,”小喜点点头,“我许愿要个蝴蝶发卡,第二天就发现书包里有个蝴蝶发卡。”

“真的这么灵验?”老焦有点不相信。

春夏秋冬一律憋着笑,忙点了点头——他们想给老人买点礼物,却不知道老人缺少什么。之前他们给老人买了不少东西,除了吃的,好多都没拆封呢。

看看这个,瞧瞧那个,老焦说:“我希望你们的愿望都能实现。”

冬说:“爸,您怎么老想着我们呢?不算,说您自己的。”

“说您自己的。”其他几个人也随声附和。

老焦这才不好意思咧嘴一笑,说:“我、我希望自己变成手机。”

手机?在座的都傻乎乎地瞅着老焦。

“我要是能变成手机,就能跟你们不离不弃了……”老焦解释道。

(摘自《微型小说月报》,2017年第12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描写儿孙们回家时热闹的场景,与下文儿孙们不顾老焦的感受、各自玩手机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先扬后抑,发人深思。

B. 老焦不知圣诞节,不懂得“岳母刺字”的故事,这一情节的描写,凸显了老一辈人没文化,与年轻人有隔阂的现状。

C. 小说细节描写很出色,“乐得咧着嘴”“嘴巴老半天都合不上”等从正面描写了老焦看到儿孙们归家后的高兴;而“咧嘴一笑”等则表现了老焦对儿孙们各自玩手机的无奈。

D. 这篇小说既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又有乡土气息较浓的口语,还有幽默诙谐的语句,语言清新、朴实、自然。

2.这篇小说以“平安夜的愿望”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试做简析。

3.这篇小说以老焦劝儿孙们吃饭谋篇布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