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源于周朝,并留下了许多相关记载。《礼记》记载:“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卿大夫致仕曰‘国老’,一般官吏致仕曰‘庶老’。”《礼记·王制》说:“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大学),养庶老于虞庠(小学)。”

材料二  汉兴,官员欲致仕,须申请,说明缘由。致仕有二:一为老,二为病。告老告病,皆称“乞骸骨”……元始元年,平帝下令“天下比两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

《唐会要》载:“旧制,年七十以上应致仕,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开元五年十月十四日敕,致仕官应物,令所由送至宅,三品以上,并听朝朔望。其年十一月,致仕官子弟无京官者,其在外者,听一人停官侍养。”另规定:“诸职事官年七十、五品以上致仕者,各给半禄。”

材料三  神宗年间规定:“承务郎及使臣以上致仕,尝以战功迁官者,奉钱衣赐并全给;余历任无公私罪、事理重及脏罪,给半;因过犯若老疾体量致仕者,不给,非战功功状显著奏裁”;“宰相以下并带职致仕”……

《宋会要辑稿·职官》载:“国朝,凡文武官致仕者,皆转一官,或加恩其子孙。”

《宋史·职官·致仕》载:“文武官年七十以上不自请致仕者,许御史台纠劾以闻。”

明清以后,破除古制,将退休年龄提前10年以上,且带有强制性,相沿至今。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我国古代退休年龄的变化和退休待遇的发展趋势。

(2)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影响。

高一历史材料分析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