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上海开启了生活垃圾分类“强制时代”。按照总体部署,继上海之后,全国另外45座城市也将跟进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1993年,原建设部出台《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其后我国多次制定相关垃圾分类规则,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十分缓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垃圾分类的法律体系不健全,上海在立法方面走在了前边,填补了空白,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然而,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涉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最近每个早晨都要接受居委会大妈的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因为懒得丢垃圾,所以尽量不生产垃圾,所以少吃……”近来,很多段子道出了人们被垃圾分类“整疯”了的情绪。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生活垃圾分类要取得明显成效,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坚持与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包容百姓的难处,要坚持不懈地引导。

(摘编自宗利《垃圾分类是中国社会文明课程的“单元测验”》,“人民网”2019/7/1)

材料二:

(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

(摘编自《垃圾分类行业数据2019年10月上海市有害垃圾处置量为1吨/日》,“艾媒网”2019/12/24)

材料三:

截至2019年11月,上海市湿垃圾分出量增长一倍,达到约8710吨/日,远超指标量的5520吨/日。湿垃圾分出量飙升,这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和规划,“幸福的烦恼”也随之而来——末端处置能力不足,满足不了实际需求。目前,上海正在调试运行和已建成的湿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共6座,实际处置能力约为5000吨/日。

为此,上海市的湿垃圾处置项目开始紧急上马。浦东老港镇,原计划明年第二季度投产的上海最大规模湿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已于10月24日实现试运行。2020年第二季度前,上海计划建成3座湿垃圾资源化项目。

由于湿垃圾热值低,采用焚烧方法处理成本高,其它资源化路径是必然选择。目前,上海湿垃圾处理设施主要采用厌氧发酵工艺,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湿垃圾中的有机成分转化为沼液、沼渣等。但这些资源化产品利用途径不畅,大规模资源化利用受限。现在,资源化利用渠道不畅等,让很多专家开始思考:分出那么多湿垃圾怎么办?

同时,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末端处理减量,但是不会减少垃圾的源头产生量。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说:“人均垃圾产生量不能无限制扩张,最后一定是后端处置设置倒逼前端源头减量。”一件东西在成为垃圾之前,曾经历生产、运输、消费等多个环节。这意味着,减量要从源头开始,这是整个垃圾产生链上的改变,包括居民消费理念和行为的改变。一些发达国家采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抑制过度包装,生产者承担产品使用完毕后的回收、循环使用和最终处理的责任,这值得国内借鉴。

(摘编自马肃平《上海垃圾分类180日》,《南方周末》2019/12/22)

材料四:

市民在整个垃圾分类链条中处于前端的投放部分,我们不能仅满足于让市民分类投放,实际运行中的混装混运会极大打击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目前,各试点城市都按照要求对分类设施、转运车辆、分类处置厂等进行了系统设计及配置,构建了系统的运作机制和监管机制。为消除市民的不信任感,各城市应努力把中后端的分类转运、分类处置情况展示给市民,让群众了解他们分类后的垃圾没有被混装清运。鼓励部分中后端分类处置单位向市民开放,让公众获得更多参与感,增强其分类的责任感。

垃圾分类除了需要用法制手段强制推动外,一定的激励也有利于更快的推进。目前,不少城市是对垃圾分类行为本身进行奖励,甚至个别城市对分类量进行奖励。但是,引入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而不是对垃圾投放进行奖励。因此,在公众逐步形成分类习惯后,一些城市要及时对奖励分类的做法予以调整。

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技术性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以更加客观、理性的态度去推动,避免走入误区,影响工作的有效推进。

(摘编自鞠昌华《垃圾分类要避免走入误区》,《中国环境报》2019/7/12)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垃圾分类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是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速度很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B.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影响,百姓面对垃圾分类难免会有不适应感。

C.上海采用厌氧发酵工艺而不采用焚烧方法处理湿垃圾,是基于对处理成本的考量。

D.一些城市对垃圾分类行为进行奖励,与奖励的初衷南辕北辙,这种做法应立即纠正。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9年6月到10月,上海每月日均有害垃圾处置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上海垃圾分类工作富有成效。

B.2020年第二季度前,上海计划建成3座湿垃圾资源化项目,以应对目前出现的末端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

C.当后端处置设置倒逼人均垃圾产生量减少时,垃圾大幅减量的目标就能通过前端的垃圾分类得以实现。

D.向市民展示垃圾分类转运和分类处置情况,可以成为试点城市增强市民分类责任感与积极性的途径之一。

3.今后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要促进生活垃圾管理必须做好哪些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