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

材料一:

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京开幕,此次大会主题为“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自38个国家、23个国际科技组织、境内外有关方面代表1000余人参加大会,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和各国院士。会议交流活动围绕“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素质促进可持续发展、科学素质促进责任与担当、科学素质促进创新与发展”等具体议题展开,内容涉及健康素养、疾病防控、气候变化、太空探索、人类未来、人工智能等。

大会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2018年)》显示,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下,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逐步縮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此外,我国科普人才队伍明显壮大,科研经賣投入力度显著增强,科普基础设施加速宄善,大众传媒科普资源持续增加。

年份

2005年

2007年

2010年

2015年

2018年

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

1.60%

2.25%

3.27%

6.20%

8.47%

(摘编自张航《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京开幕》)

材料二:

中国科协在北京举办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人民网承办“科学素质促进与政府的责任”主题论坛,该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该主題论坛主要分为主旨演讲和圆桌讨论两个环节,核心议题包括“科学领域的全球化合作对推动公众科学素质提升的意义”“如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众科学素质促进’之路”“协调社会各界科技力量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实践方向”。

在论坛现场,美国科学促进会执行主任拉什·霍尔特(Rush Holt)以“科学素养教育”为题进行了演讲:重庆市科协党组书记王合清与大家一同探讨“新时代科学普及工作的发力点”;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前主席戈登·麦克比思从全球的角度出发,分享了他关于“全球科学与政府合作共促人类社会科学素养提升”的观点;内蒙古自治区科协党组书记麻魁则结合当地特点,进行了题为“政府主导  全民参与  科协履职  全面推动民族地区公民素质跨越提升”的主旨演讲。

摘编自郭博雅《“科学素质促进与政府的责任”主题论坛在京举办》

材料三:

所谓科学素养,指的是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和科学思想,以及运用科学技术处理社会事务、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按照国际标准,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个数字非常重要。可以说,8.47%反映了我国公民对科学的理解、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等内容的整体状况。

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城乡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差距,力求到2020年实现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对中国而言,实现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需要一批有建树的科学家,更应该让越来越多的人具备科学素养,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面临这样那样的“科学尴尬”。比如,微信朋友圈中常常出现“喝白酒能抗癌”“地震云可以预报地震”“闪电不会两次击中同一个地方”等不科学言论,相信并转发者不在少数。须知,信息爆炸式增长并不代表科学素养会提高,相反,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披沙拣金、澄清谬误的成本在增加。此外,科学知识的通俗化传播不够,科学家、科普工作者与公众沟通不在同一频道上,输入与输出存在“中梗阻”。这些情况的存在,提醒着未来做好科学普及与传播工作,进而提升公众科学素养,需要建立一套以人民为中心政府推动、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摘编自李洪兴《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人下,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快速增长,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在多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

B.人民网承办的论坛主要有主旨演讲和圆桌讨论两个环节,这些演讲和讨论都围绕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的主题开展。

C.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科学素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D.当今科学普及与传播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来解决“科学尴尬”、纠错成本增加科学知识的通俗化传播不够等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在我国北京举办的第一次世界性大会,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得到了不少国家国际科技组织和相关专业人士的认可。

B.人民网承办的论坛有助于凝聚政府和科学界的力量,共同担负起科学传播的责任,引导社会以多种形式和途径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

C.我国要实现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既要有一批优秀的科学家,也需要越来越多具备科学素养、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民众。

D.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整体状况虽有大幅改善,但要实现2020年的“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目标依然任务艰巨。

3.以上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