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歆字子骏,少以通诗书能属文召,见成帝,待诏宦者署。河平中,受诏与父向领校秘书,讲六艺传记,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哀帝初即位,大司马王莽举歆宗室有材行,为侍中太中大夫,迁奉车光禄大夫,贵幸。复领五经,卒父前业。歆乃集六艺群书,种别为七略。歆及向始皆治易。宣帝时,诏向受谷梁春秋。十余年,大明习。及歆校秘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歆大好之。时丞相史尹咸以能治左氏,与歆共校经传。歆略从成及丞相翟方进受,质问大义。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故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歆湛靖有谋,父子俱好古,博见强志,过绝于人。歆以为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而公羊、谷梁在七十子后,传闻之与亲见之,其详略不同。歆数以难向,向不能非间也,然犹自持其谷梁义。哀帝令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其义。诸博士或不肯置对,歆因移书太常博士,责让之。曰:今圣上闵文学错乱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衔命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今则不然深闭固距而不肯试欲以杜塞余道非所望士君子也其言甚切,诸儒皆怨恨。是时,名儒光禄大夫龚胜以歆移书,上疏深自罪责,愿乞骸骨罢。及儒者师丹为大司空,亦大怒,奏歆改乱旧章,非毁先帝所立。上曰:“歆欲广道术,亦何以为非毁哉?”歆由是忤执政大臣,为众儒所讪,惧诛,求出补吏。为河内太守,以宗室不宜典三河,徙守五原,后复转在涿郡,历三郡守。数年,以病免官,起家复为安定属国都尉。

(节选自《汉书·楚元王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圣上闵文学错乱/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衔命/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今则不然/深闭固距/而不肯试/欲以杜塞/余道非所望士君子也/

B.今圣上闵文学错乱/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衔命/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今则不然/深闭固距而不肯/试欲以杜塞余道/非所望士君子也/

C.今圣上闵文学错乱/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衔命/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今则不然/深闭固距/而不肯试/欲以杜塞余道/非所望士君子也/

D.今圣上闵文学错乱/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衔命/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今则不然/深闭固距/而不肯试/欲以杜塞/余道非所望士君子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诏,汉代以才技征召士人,使之随时听候诏令,优异者待诏于宦者署,以备顾问。

B.六艺,六种儒家经书的统称,此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意思相同。

C.谷梁,注解《春秋》的典籍,与公羊、左氏合称“春秋三传”,问世最早,汉时受到推崇。

D.乞骸骨,简作乞骸,使骸骨得以归葬于故乡,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歆学识渊博,才能卓然。他通《诗》《书》,贯六艺,精数术,撰《七略》,校经传,被成、哀二帝器重。

B.刘歆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研究《左传》时,他师从尹咸及丞相翟方进,并引用传文解释经典,独辟蹊径。

C.刘歆治学严谨,坚持己见。他认为左氏比谷梁、公羊更能接近孑L子的意旨,连父亲也不能把观点强加于他。

D.刘歆直言遭祸,图身自保。他因言辞得罪师丹等人请求离开朝廷,任河内太守时,又请求徙守五原以避祸。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诸博士或不肯置对,歆因移书太常博士,责让之。

(2)歆由是忤执政大臣,为众儒所讪,惧诛,求出补吏。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