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取经

贾大山

在举国欢庆伟大历史性胜利的日子里,县委要在李庄村北召开农田基本建设现场大会。数千名农村干部,早早赶到披红结彩的会场上。王清智到底是个有心人。他不光是欢乐,更主要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李庄的工程上,自言自语地说:“喝!李黑牛这家伙真有两下子!”

我跟在他的身旁,不由笑着问:“老王,你说什么?”

他站住了,两道浅淡的眉毛向上一挑,演讲似的说:“我说人家李黑牛真有两下子!一、开工的时机抓得好;二、开工的声势造得大;三、三是什么呀?这里的沙岗,平啦;这里的沙壕,垫啦;在这又打高粱、又收豆子、平平整整、镜面儿似的河滩地里,谁知人家又有了什么鲜招儿?莫非……”

半月前,我随县委工作组一到王庄,就觉得在我所结识的农村支部书记当中,老王算得上最有水平的一个。可是,王庄既然有这么一个领导人,为什么在农业学大寨的行列中总是跟在李庄的后面跑呢?李黑牛是怎样的一个人?

大会开始好半天了,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现在,请李庄大队支部书记李黑牛同志介绍经验!”

会场上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我扭头一看,咦,老王呢?四下找寻,只见他呆呆地蹲在人群的最后面,脸上红一块儿、白一块儿的。什么原因呢?

王清智为什么脸红

老王叹了一口气,慢慢叙说起来:

“咱村村北,也有一片河滩地。表面挺平整,肥土层太薄,底下尽沙子,庄稼长不好。去年十月,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一散,咱们村的老贫协和几个老农琢磨出个开膛破肚、掏沙换土、重新治理河滩地的方案。李黑牛耳朵长。我们开工没几夭,他就来到工地上,回去以后,他们才照葫芦画瓢地打响了重新治理河滩地的战斗。他刚才介绍的,不就是这一套?”

“后来呢?”我插问道。

“唉,别提啦!”老王又叹了一口气,“头年里,我到县里参加一个座谈会。报社要我写一篇批判唯生产力论的稿子。我一想,不写不好,羊随大群不挨打,人随大流儿不挨罚……”

我说:“你想过没有,你那篇稿子发表以后,当时会在李庄引起什么反响呢?”

“一、……”老王眨巴眨巴眼睛,“咱们顺便了解一下吧!”

张国河的介绍

张国河,是李庄大队的支部委员。老王提出了我们所关心的问题,张国河不满地瞪了老王一眼:“别看黑牛性子慢憨,心里自有主意。他常说:‘咱招数少,有事得请教马列和毛主席著作;咱嘴拙,有事得调动全村千张嘴。’大年三十黑夜,俺一家子正在炕头上包饺子,他来了,从怀里拿出一本《共产党宣言》。我眼前一亮,说:‘咱们马上开个支委会吧!’‘不忙。’黑牛又从怀里拿出两本书,一本是列宁的《伟大的创举》,一本是毛主席的《实践论》,放在我脸前。我说:‘这里面也有根据?’黑牛说:‘有!’”

“你们的支委会开了没有?”我问。

张国河想了想,说:“当时黑牛还是说不忙。正月里,他又花了几天工夫,专门找人聊天。至于聊了什么,你们最好是打听打听三队的饲养员赵满喜去,办社的时候他就是黑牛的一个膀臂。”

赵满喜的介绍

为了谈话方便,我向他做了自我介绍,说明了来意。赵满喜老人一听,呵呵笑了。

“你们哪里晓得当时的情况?对村北的工程,有添柴的,有撤火的,还有泼凉水的!去年初一,我约了几个对心思的老头,打算赶上大车到工地上拉几遭土,也算是表了表态呀!

“我刚把车套好,黑牛就端着饭碗来了,他拿捏着嗓门说:‘只要革命搞好了,生产自然而然地就上去了!’他是拿反话试俺的心眼儿哩。我把他的饭碗一夺,气冲冲地说:‘当年打江山,光有步枪不行,还需要小米子呢,何况如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黑牛听了这几句话,乐得直咂嘴:‘满喜叔!这话为贵!你敢不敢把这观点拿到支委会上亮亮去!’我说:‘拿到中央亮亮咱也不怕!’黑牛说:‘咱一言为定啦!’”

“你也参加了支委会?”老王问。

“扩大到俺身上啦。”

“那次会上……”

“黑牛倒没多说话,国河水平倒不低。”

“村北的工程……”

“没过破五儿,又开工啦!”

老王看了看我,叹服地说:“黑牛真有两下子!”

王清智的结论

我们道谢告辞。太阳落入紫红色的云层里。滹沱河大堤两旁,一株株高峻挺拔的白杨树染上了美丽的晩霞。老王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走了二三里路程,一言不发。

“老王,说说吧。”

老王两手向我一摊,说:“你看,今天咱向李庄学习的经验,正是去年李庄向咱学习的经验;也就是说,人家今天所坚持的,正是我去年所扔掉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啊,什么原因呢?要说老王有水平,真是有水平。他那两道浅淡的眉毛向上一挑,又产生了新的结论,一张嘴,竟然念出两句诗文:

要学参天白杨树,

不做墙头毛毛草。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对县委要在李庄村北召开农田基本建设现场大会的介绍,交代了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为刻画人物做了铺垫。

B.“只见他呆呆地蹲在人群的最后面,脸上红一块儿、白一块儿的”,通过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王清智内心的不甘,推动了情节的转折。

C.作者借鉴民间文艺里“讲故事”的手法,以故事套故事,巧设环扣,引人入胜,使情节既一气贯通,又起伏多变,真是讲故事的高手。

D.小说在语言运用上,大量提炼群众口语,读后一点儿也不觉得“土”,反倒是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赋予小说一种亲切的“本色美”。

2.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王清智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3.结合作品,请分析小标题的妙处。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