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现实主义精神创造中国新史诗

王 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变革,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面对这种史诗般的变化,文艺工作者需要继续继承与弘扬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凝心聚力创造时代新史诗。

现实主义写作不是拘泥于个别生活现象、人的生物本性和零度评价态度的书写,而是要做到如恩格斯所言“除了细节的真实以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并非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就必然是现实主义的。当下一些文艺作品中人物活动的小环境不乏“现实”元素,但情节安排、人物关系设置、矛盾冲突等却局限于几乎忽略清晰时代性的男女情爱和家庭矛盾的“杯水风波”,不能使受众从中领略人物生活于其间的时代“大环境”气息,更遑论这种大环境与人物活动小环境的高度融合与统一。

而现实主义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强大生命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其通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构筑,深刻把握社会发展本质而不是皮相、描绘出人物所具有的栩栩如生的“及物”时代性特征而不是抽象人性。从根本上说,现实主义的本质是将创作的对象和接受的对象指向“人”。但这里的“人”绝非抽象之人,而是具有时代性、现实性的“人”。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创作,其至高境界是创造史诗般的作品。史诗是一个民族的“传奇故事”,它与宏大历史叙事、民族叙事或国家叙事紧密相连,可以被视为一种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文学风格和文学精神。

处于伟大复兴征程之中的当下中国色彩斑斓、精彩纷呈,具有“史诗”气象的现实,有着文艺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值得为之倾情书写。应该说,从书写的对象到书写的情境与基础,中国文艺已经具备了“新史诗”创作的基本条件,书写“新史诗”的雄心和责任也正在传递给每一个有远见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

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书写就是为明天留存与镌刻历史。而以现实主义方法和精神去把握当下的生活、去创造新时代的民族叙事和国家叙事,就理当成为一个基本遵循。在这当中,恪守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是“新史诗”创作的基本内核,即尽可能地去还原历史原态和价值,去呈现将要变成历史的现实,而不是逞一时之快,以泛娱乐化的渔利书写去虚化、戏说、想象、曲解和解构历史原态。在当下,以“不虚美不隐恶不矫饰”的现实主义精神观照描绘现实与历史,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它直接关系到“史诗般”的现实能否得到准确的书写,“新史诗”能否真正获得时间的检验。

如果从更为远阔的境界上讲,以现实主义精神创造当代中国文艺的“新史诗”,重点关注的自然是具有当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中国现实,但也需要关注全球人类一般形态的现实生活,并给予体验、审视和反思。这样,或许就会使这种书写既具中国视野与中国情感的专注性,又有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元性和广泛性,在最大广度、深度和力度上宣示中国文艺“新史诗”的民族风格和世界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主义写作要做到细节和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两个方面的真实。

B.现实主义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是把握了社会发展本质、人物具有时代性特征。

C.当下的中国具有史诗气象的现实,为我们提供了值得为之倾情书写的写作源泉。

D.创造当代中国文艺的“新史诗”,必须同时关注中国现实和全球人类的现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简要论述的基础上,紧扣标题,提出以现实主义精神创造中国新史诗的论点。

B.文章在论述现实主义写作内涵的同时也论述了当前现实主义写作正反两方面的现状。

C.文章论述现实主义的本质后顺势引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创作的相关论述。

D.文章末段以假设论证的方式指出现实主义的写作需要关注中国和世界两方面的现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一些以家庭矛盾的“杯水风波”为题材的作品虽不乏“现实”元素,但不能表现时代“大环境”气息,称不上是现实主义的。

B.电影《十八洞村》将创作对象指向回乡务农的退伍老兵及扶贫工作队员,诠释了精准脱贫的国家战略,符合文中现实主义的观点。

C.从现实主义本质上来理解,其创作对象和接受对象都应该是具有时代性、现实性的“人”,这是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

D.“新史诗”创作的基本内核是指要恪守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创造新时代的民族叙事和国家叙事。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