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对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2.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今江西省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游褒禅山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B.我国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阴,以山北水南为阳。如衡阳、江阴、汉阳、洛阳都符合这一个原则。

C.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D.“庐陵萧君圭君玉中”中,“庐陵”是籍贯,“萧”是姓,第一个“君”是对人的尊称,“圭”是名,“君玉”是字。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真正领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志、力、物三者结合。而三者中,首先必须要有志向。

B.文章指出探求应尽“志”,即使不能到达险远、非常之境,亦“可以无悔矣”。

C.作者赞美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直接批评当时浅尝辄止的浮泛不实的学风。

D.本文通过游褒禅山记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世,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