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囊,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日:“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昊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孺人死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节选自归有光《先妣事略》,有刪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B.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C.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D.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笏,用象牙制的手板。古代臣僚上朝时都拿着手板,手板由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B.宣德,明宜宗朱瞻基的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最早出现在宋朝,在太学就读的学生即被称作“太学生”。

D.学官,又称教官,是指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古代对学校有不同的称谓,如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志》选段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朴素的笔墨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B.《项脊轩志》选段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赞美和怀念亲人的感情。

C.《先妣事略》一文所表达的既有对母亲短暂、辛苦而平凡的一生的深沉的纪念,又有对母爱的歌颂与依恋。

D.《先妣事略》中作者用了即事寓情的手法,立足于款款叙事,赋予了全文以不动声色而感人至深的特殊效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2)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