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人生之秋(节选)

[黎巴嫩]米·努埃曼

一年四季,各有其意义。春季,是被封锁起来的大自然对周围一切的造反,封锁已使大自然感到厌烦,于是起来挣脱桎梏与锁链,毫不犹豫或毫不留情地将其打个粉碎。夏天,反抗行动变得温和,一切都从微醉中苏醒过来。秋季到来,大自然的暴动带来了果实,带来的是成熟的、光彩夺目的可口果实,华美、鲜味与健康已自在其中。冬季,则是大自然的休眠期,那是生命强加于她的,意在怜惜她的体力过度消耗及肠胃消化困难,唯恐她陷入神经紊乱状态。

或许我们在用隐喻方法谈及人生四季时,道出事实的精华。世界上的一切都像地球上的四季变化规律一样,服从于一定的严格规律。每种事物必在一定时候开始,又在一定时间结束,先经过革命暴动,继而经历一个时期的力量集聚与调整,然后进入采摘收获时节,接着便是新的封锁或休眠。

我一点也不怀疑,人的生命仍然分为四季,有展开之时,有卷起之日,带着人到达最大自由境地,直至从四季的桎梏和岁月的权势下得到永久的解脱。

然而,无论我们怎样坚持将一年四季与人生四季进行比较,无论此与彼之间的相似之处如何吸引我们,我们也不应该对不会开口说话的自然界与有理性的人类之间的巨大差异视而不见。

也许我们当中某人年迈,于是神经衰萎,耳欠聪,目不明,多数器官出现故障,失去正常功能;虽然如此,他却仍富有想象力,意志坚强,思想与心脏还很年轻。而另有一个人,虽正当华年,思想却在摇篮里,想象力仅在袖口,意志已入老年。在人们当中,没有两个生命季节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人,即使两者的年龄与外貌毫无差异。

在人生的秋天,阴影不但多而且长。我们所进行的任何一种活动,或是每一项爱好,或每一个想法,都会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阴影或痕迹;无论我们处于行、止状态,还是醒、睡之时,它都会与我们形影相随。这些阴影就像吉他上的琴弦一样,不停地振动,依照琴手的手指动作方向,时而这根弦被按下,时而那根弦被弹起。弹琴者也许受控于突如其来的一种情感,也许受控于某种一闪即逝的思想,或者受控于不可抗争的某一事件。琴弦的嗡鸣一波一波传入我们的耳朵,有欢乐之波,有悲伤之波,有赞美、歌颂之波,有斥责、非难之波,有胜利、舒展之波,有挫折、萎靡之波,直至登上人类情感阶梯的最后一个台阶。真正幸福者是那种已经进入人生之秋的人;自打春天就绷紧一直到秋天的琴弦,成了金声玉振、音色动人、情感纯真的琴弦;他将在自己的人生之秋摘到最甜美的果子。

在人生之秋,人们常常回顾往日,很少向前展望。每当我们接近必然结局时,我们便竭力回想过去,从往日里寻觅适合那种必然结果的食粮。那些昔日路途上布满圈套、荆棘、黑影的人是多么不幸!正是他们在自己的手脚上绑上重物,然而却说:“走,我们爬山去吧!”当他们无力负重时,便失望地后退,竞诅咒起山来,说那山令鬼神见愁。正是他们,人生之秋使他们病入膏肓,他们真希望生命永远是春天,而全然不知那是不可能的。他们终于懒于前进,因为他们看到眼前只有一个窄小、黑暗而又寒冷的泥坑。至于那些阴影淡薄的人们,他们则乐于在人生之秋展望未来;眼前的一切蒙不住他们的眼睛。冬天只能伤害那些无家可归以及那些家无隔夜粮的人。那些已为冬季来临备足粮食的人们,即使在严冬里,他们也会得到最美好的思想与情感。

在人生的秋天,血和肉的活力极大限度地松弛下来,胸间没有炽燃的火焰,没有抽击心与脑的长鞭,没有缠绕枕席的梦幻,没有耸入云霄的宫殿,没有幸福之光照耀下的双眼。然而此时此刻,人却有不可意料的幸福临门;因为他永远地摆脱了欲望的引诱和唆使,而且那种诱使是不可救药的。

在人生之秋,最宜于深思熟虑,自我清算。人度过了自己生命的春天和夏天,无论恩维与想象力多么迟钝,他一定会问自己:自打看到人间光明时就沉睡着的力量从何而来?又是谁将其从昏睡中唤醒,然后进行组织、训练,继而组成大军,一直战斗下去的?

也许人从自己生命的秋天采摘到的最佳果实是平静、安然的心情:感到有许多颗心脏在自己的胸中跳动,友谊、情怀、爱慕自在其中;感到自己的根已经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在生活的土壤里茁壮成长;感到自己落在大地上的阴影是那样浓密柔和,足以让辛勤的劳动者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在那里歇脚乘凉。人可以用这样的情感展望人生的冬天,足以使冬之严寒变为温暖,令凄凉变成热闹,使荒芜化为肥沃。人若能把坚定的信仰与生命的哲理、美妙与公正联系在一起,那么,他便能够面对死如同面对生,面对坟墓如同面对摇篮。

1.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章题目分析,作者主要截取生命的“秋天”作为观照对象,来详细表述“人生之秋”的重要意义,以此表达作者对人生之秋的热爱。

B.作者认为要把握春、夏的生命沉淀时光,在到达“人生之秋”的季节里就要努力将人生的底蕴涂上凝重、有意义的色彩,继续战斗下去。

C.作者认为人生充满灾难,因为“阴影”无处不在,不过作者也描述了走过”阴影”后的美丽图景,但他认为一个人要迈出“阴影”很难。

D.文章以诗一样的笔调述说了作者对人生之秋的深刻体悟和哲理思考,文字优美,诗意浓郁,表现了人生之秋的静美特征。

2.作者开篇写了一年四季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3.作者展示的“人生之秋”的收获带给你哪些深刻的思考?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