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多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也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下图)。

材料二: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材料四: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因此上合组织对于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些截然不同国家都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欧亚巨人》

(1)根据材料一,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2)材料三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是什么?指出该组织对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等不同类型的国家有何吸引力?

高一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