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文学通过否定给人以理想。文学,首先应具有否定的力量。

好的文学一方面它能表现生活的负面,适度地容忍,还其世俗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更能否定它们,让人看到其不合理性,从而至少在读的那一刻,把自己交给神圣的理想,由此培植起信念,涵养出道义,抚平心底的创痛,获得前行的力量。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坚持真艺术应表现社会的不公与人类的痛苦,并要求其保持否定与颠覆的能力,成为社会的“一种救赎”。今人为物欲束缚,名缰利锁,同样不得自由。文学因此应该让人挣脱这些羁绊,向上仰望无限星空,获得属于人的精神自由。

作为人的一种精神存在方式,文学几乎从来是站在生活的反面来监管与纠正生活的。只有通过否定与批判,它才可能使社会保持健全的理想,同时因与生活的反差,成就自己的价值。文学不顺应生活,而经常站在生活的反面,是文学的性质所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就是因这种否定而伟大。

浪漫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柯勒律治说文学最大的作用就是“通过唤醒人们对习惯和麻木性的注意,引导人看向美丽的新事物”。这就是文学的否定本性与否定的目的,它让文学从反面,成了生活最清醒的守护。

作家经由超越给人以希望。文学还应有一种超越的力量。

何谓超越,指超越既存和已知,向将来与未知敞开。它有无形的特点,即常常越然逻辑之上,是谓对必然的超越;又有无限的特点,即常常越然经验之上,是谓对有限的超越;还有无前的特点,即常常越然既存之上,是谓对先在的超越。

人为何需要超越?是因他对自身存在的局限有大遗憾,因此总向往获得总体性的完整认知。超越正是他对自身限制的一种反思与突破,因此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文学是人学,因此自然也致力于通过超越寻找日常生活之外的人的存在意义和终极价值。当然,有这种超越性追求,并不意味文学可以割断与生活的联系,向壁虚构。而是说它从来都注意调动自身的洞察力,去能动地反映更深邃的生活,并将自己的反映,最大程度地与一种意义联系在一起。

古今中外,经典之作之所以打动我们并光景常新,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有这种超越。曹雪芹《红楼梦》说是“为闺阁立传”,表“情场忏悔”,但小说并未成为“个人化抒写”的范本,而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录,这与他在痛苦愤懑中寻求精神的自觉出离是有关的。有的作家所历甚少,像艾米丽·勃朗特,局处僻远,离群索居,居然短短的寿命,写成了不朽的名著《呼啸山庄》。而且,因写出人所遭受到的空前的精神压迫与异己力量对命运的强势操纵,还开启了现代派小说的先河。能超越当下,指引未来的就是真小说。

要求文学有否定的特性,与要求它能超越是联系在一起的,甚至是一回事。因为文学的超越既然有从有限到无限的特点,就必然会要求作家对当下持怀疑的态度,投去冷峻的眼光,通过否定与批判,将人引渡到对生活的反思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与超越必否定一样,许多时候,否定也就是超越。揭示人生的荒凉境遇,强化作家的否定意识,正有助于凸显文学的超越性品格,从而为理想的张扬,以及诗化人生的开启创造条件。

(节选自2014年12月12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文学的“否定”与“超越”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否定”指否定生活中的假恶丑,文学的否定体现在要展现生活的负面,展示其如何的不合理,维护社会的公平,培植人的理想和信念。

B.“超越”是指由已经存在和已知的向将来与未知敞开,是对必然的超越、对有限的超越、对先在的超越,具有无形、无限、无前的特点。

C.文学的超越追求日常生活之外更为崇高深远的东西,以自身的洞察力,否定现实性,从而为理想的张扬、诗化人生的开启创造条件。

D.文学通过否定给人以理想,作家经由超越给人以希望。文学不仅要具有否定的力量,也要有超越的力量,否定和超越是好的文学中重要的方面。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应保持否定和颠覆的能力,成为社会的“一种救赎”,帮助人们摆脱物欲束缚,名疆利锁,获得前行的力量,获得属于人的精神自由。

B.文学的否定本性与否定的目的,即是“通过唤醒人们对习惯和麻木性的注意,引导人看向美丽的新事物”,使文学从反面,成为生活最清醒的守护。

C.超越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这是因为超越正是人类对自身限制的一种反思与突破,向往获得对自身总体性的完整认知。

D.《红楼梦》《呼啸山庄》两部经典之作,不仅实现了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创作意图,而且反映了深邃的生活,渗透了超越日常生活之外的精神理想。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