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水莽草

蒲松龄

水莽,毒草也。食之,立死,即为水莽鬼。俗传此鬼不得轮回,必再有毒死者,始代之。

有祝生,其同年①某,中途燥渴思饮。俄见道旁一媪,张棚施饮,趋之。媪承迎入棚,给奉甚殷。嗅之有异味,不类茶茗,置不饮,起而出。媪急止客,便唤:“三娘,可将好茶一杯来。”俄有少女,捧茶自棚后出,年约十四五,姿容艳绝。生受盏神驰;嗅其茶,芳烈无伦;吸尽再索。至同年家,觉心头作恶,疑茶为患,以情告某。某骇曰:“殆矣!此水莽鬼也。先君死于是。是不可救,且为奈何?”某悬想曰:“此必寇三娘也。数年前,食水莽而死,必此为魅。”或言受魅者,若知鬼姓氏,求其故裆,煮服可痊。某急诣寇所,实告情,长跪哀恳;寇以其将代女死,故执不与。某忿而返,以告生。生亦切齿恨之,曰:“我死,必不令彼女脱生!”某舁送之,将至家门而卒。母号涕葬之。遗一子,周岁。妻不能守节,半年改醮去。母留孤自哺,劬瘁②不堪,朝夕悲啼。

一日,方抱儿哭室中,生悄然忽入。母大骇,挥涕问之。答云:“儿地下闻母哭,甚怆怀,故来奉晨昏耳。儿虽死,已有家室,即同来分母劳,母其勿悲。”母问:“儿妇何人?”曰:“寇氏坐听儿死,儿甚之。死后欲寻三娘,遇某庚伯,相指示。儿驰去,强捉之来。今为儿妇,亦相得。”移时,门外一女子入,华妆艳丽,伏地拜母。生曰:“此寇三娘也。”虽非生人,母视之,情怀差慰。生便遣三娘操作。三娘雅不习惯,然承顺殊怜人。由此居故室,遂留不去。

女请母告诸家。生意勿告;而母承女意,卒告之。寇家翁媪,闻而大骇,命车疾至。视之,果三娘。相向哭失声,女劝止之。媪视生家良贫,意甚忧悼。女曰:“人已鬼,又何厌贫?祝郎母子,情义拳拳,儿固已安矣。”因顾生曰:“既婿矣,而不拜岳,妾复何心?”生乃投拜。女便入厨下,代母执炊,供翁媪。媪视之凄心。既归,即遣两婢为之服役,遗金百斤、布帛数十匹。寇亦时招归宁。居数日,辄曰:“家中无人,宜早送儿还。”故稽之,则飘然自归。翁乃代生起夏屋,营备臻至。

一日,村中有中水莽毒者,死而复苏,相传为异。生曰:“是我活之也。彼为李九所害,我为之驱其鬼而去之。”母曰:“汝何不取人以自代?”曰:“儿深恨此等辈,方将尽驱除之,何屑此为!且儿事母最乐,不愿生也。”由是中毒者,往往具丰筵,祷诸其庭,辄有效。

积十余年,母死。生夫妇亦哀毁,命儿以礼仪葬母。

一日,谓子曰:“上帝以我有功人世,策四渎牧龙君,今行矣。”俄见庭下有四马,驾黄檐车,马四股皆鳞甲。夫妻盛装出,同登一舆。子泣拜,瞬息而渺。其子请诸寇翁,以三娘骸骨与生合葬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同年:古时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另指同年龄或同一年。②劬瘁:辛劳,劳苦。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祝生,其同年某,中途燥渴思饮    造:拜访

B.母号涕葬之。遗一子,周岁        甫:刚刚

C.寇氏坐听儿死,儿甚之           恨:遗憾

D.祝郎母子,情义拳拳             拳拳:恳切,诚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儿固已安矣                 ②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B.①某急诣寇所,实告情          ②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C.①儿地下闻母哭,甚怆怀          ②若亡郑而有益君,敢以烦执事  

D.①上帝以我有功人世,策四渎牧龙君   ②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怀王左徒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祝生“事母至孝”的一项是

①劬瘁不堪,朝夕悲啼       ②儿地下闻母哭,甚怆于怀,故来奉晨昏耳

③生乃投拜             ④代母执炊,供翁媪

⑤已有家室,即同来分母劳,母其勿悲   ⑥儿事母最乐,不愿生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④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说中了水莽草毒的人,如知道害他的鬼的姓名,只要得到他生前穿过的裤子,煎水服用,就可以痊愈。祝生的同年到寇三娘家,请求帮忙。寇家因为有人做女儿的替身,女儿就可以投胎再生,坚决不给。没得到解药的祝生被同年背着回家,快到家门时就死了。

B.寇家时常让三娘回去省亲,住几天后,三娘就要借“家中无人照顾,还是让我早点回去吧”的理由回祝家,回家前,特意给娘家叩头。可见,三娘对自己的父母也很孝顺。

C.祝生虽中水莽草毒而为鬼,但他没有像其他鬼一样找人代替自己,而且他还非常憎恨那些找人替死的水莽鬼,因此开始驱鬼,救了很多人。

D.祝生的善行感动了天帝。天帝任命祝生做四渎牧龙君,祝生和三娘都得道成仙。最终,祝生的儿子经寇家同意后,将三娘骸骨与祝生合葬在一起。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君死于是。是不可救,且为奈何?(3分)

(2)因顾生曰:“既婿矣,而不拜岳,妾复何心?”(4分)

(3)由是中毒者,往往具丰筵,祷诸其庭,辄有效。(3分)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