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埋在时间深处的炸弹

◆犁  航

①一次应酬,席间,一位营养学家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②故事的主人公喜欢把能吃能喝的东西都折算成金钱,他认为,喝一杯酒,相当于在自己的身体里存了50块钱,吃几桌好菜,相当于在身体里存了几百块钱。他把自己的身体当成存钱罐,在吃喝上十分贪婪,经常暴饮暴食。还没翻过40岁的坎儿,身体的存钱罐支撑不住,碎了。临死时,他的遗言是:可惜啦,我听到无数金币哗啦啦散落一地啦……

③营养学专家说,每一次暴饮暴食,都会为自己的健康积存下一点隐患,把潜伏在身体里的微型炸弹一点点加大。不良生活嗜好对身体的危害,短期无法显现。据说爱滋病毒的潜伏期,最长竟可达15年之久,但随着病毒一天天肆掠,终会爆发。年轻的时候,这些炸弹埋得很深,离安全较远,让人浑然不觉,但致命的隐患会随着自己的毫无节制不断变大。

④曾经看过一篇小说:文革期间,一位妇产科接生大夫被下放到某农场,缺吃,大夫饿得实在受不了,去向农场负责人求援,负责人一颗粮食也没给,就赶走了他。过了两天,农场负责人的老婆难产,他想起了那个可怜巴巴的接生大夫。偏远的乡村,只有这位接生大夫能救老婆和孩子。负责人派人把已经饿得奄奄一息的接生大夫背到家里,赶紧端上好吃好喝。不吃不喝哪有力气接生救夫人和孩子的命啊?谁知,这位饥饿的大夫,看见食物就疯狂地吃起来,他心里明白,多吃一点就能多管一天,接生任务完成,吝啬的负责人就会赶自己走,还是在接生前多吃一点保险。这个十万火急的档口,大夫还没来得及救人,就把自己撑晕死过去了,这位吝啬的农场负责人为自己的一毛不拔付出了老婆孩子生命的惨重代价。他在拒绝大夫乞讨的那天,就亲手把悲剧的炸弹埋下了。

⑤不要以为对【甲】的疯狂摄取才与未来的炸弹有关,不良的【乙】同样会将炸弹埋在不远的脚下。在人际交往中,不良性格是一枚炸弹,对人际关系的危害巨大,影响深远,后果难料,遗患无穷。我们亏待他人时,我们放纵无度时,我们忘乎所以时,我们迁怒别人时,我们冷眼旁观时……那些大大小小的,致伤的、致命的炸弹悄无声息地埋在我们前进的路上,终有一天,我们会碰撞它,会踩响它,轻则受伤,重则性命不保。

⑥普通人家你来我往鸡毛蒜皮的拌嘴,族人与族人之间的世代家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恩怨纠葛,都是一种能融进基因的记忆,会一代代地遗传,一代一代的积蓄,最终泛滥成灾!一个人不仅能为自己埋下炸弹,还可能会为一群人甚至整个国家和民族埋下炸弹。比如        ,他(她)就为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埋下了炸弹。

⑦坏人做的坏事越多,埋下的炸弹也就越多,被炸中的几率最大,这就叫多行不义必自毙,自作孽不可活,咎由自取。好人,也不可能永远没有失误,所谓人有失足,马有漏蹄,仍然有埋下炸弹的可能。

⑧注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尽量规避因一时疏忽埋下的祸患,至关重要。一不小心,我们就可能在前进的旅途中为自己布下危机四伏的地雷阵,令我们身陷险境,举步维艰。种善因得甘果,种恶因得苦果,            ,无论我们种下什么,我们终将自食其果。

把内在的贪欲收敛一点               ,防患于未然,在每一个细节中消除隐患,构建和谐,未来道路上的我们,就会更坦然,更洒脱,更健康!(选自《特别关注》)

1.文章开头引用营养学家所讲的故事,有什么好处?请你简要回答。

2.请将“意识”、“物质”这两个词准确还原到文章的【甲】、【乙】两处。

3.请你综合⑤—⑦段的内容说说作者具体阐释了哪些 “不良的意识”将会是“埋在不远脚下的炸弹”?

4.请你结合文段内容,在第⑥段的横线上补写一个事例。

5.请在第⑧段的横线上填写一个俗语,使前后文内容连贯。

6.读第⑨段,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两句。

7.积累链接: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表现了他不慕名利的坦然洒脱,请写出这句话。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