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日:“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日:“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州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契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拯日:“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从之。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商贩。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请裁抑内侍,减节冗费,条责诸路监司,御史府得自举属官,减一岁休暇日,事皆施行。  

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论之;祁罢,而拯以 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欧阳修言:“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罚己重矣,又贪其富,不亦甚乎!”拯因家居避命,久之乃出。其在三司,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积以困民。拯特为置场①和市,民得无扰。吏负钱帛多缧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迁给事中,为三司使。数日,拜枢密副使。顷之,迁礼部侍郎,辞不受,寻以疾卒,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日:“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注】①场:榷场,指中国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论斥权幸大臣   论斥:论述斥责

B.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   龟鉴:借鉴前事

C.请裁抑内侍,减节冗费   冗费:不必要的开支

D.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   科率:官府定额征购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B.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C.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D.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包拯洞悉犯罪心理,办案机制灵活。在接到牛舌被割的报案后,包拯使用“引蛇出洞”之计,引诱割牛舌者前来告状,抓住罪犯。

B.包拯清正廉洁,生活简朴。在端州为官没拿一块端砚回家。虽然地位高贵,但吃穿用度跟百姓一样。他对子孙也要求严格,警戒他们不许贪赃枉法。

C.包拯关注民生,兴利除弊。他请求把用来牧马的民田还给百姓耕种;改革解州危害百姓的盐法,请求进行通行贸易;设置榷场进行买卖,减轻百姓负担。

D.包拯刚毅正直,不畏权贵。他改变旧制,透明办案,官吏不敢舞弊;他上奏罢免了三司使张方平,又判了继任者宋祁的罪,罢免了他,于是贵戚宦官都为之收敛。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端州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5分)

(2)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5分)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