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深溪,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楚之边邑曰卑梁,其处女与吴之边邑处女桑于境上,戏而伤卑梁之处女。卑梁人操其伤子以让吴人,吴人应之不恭,怒,杀去之。吴人往报之,尽屠其家。卑梁公怒,曰:“吴人焉敢攻吾邑?”举兵反攻之,老弱尽杀之矣。吴王夷昧闻之,怒,使人举兵侵楚之边邑,克夷而后去之。吴、楚以此大隆。吴公子光又率师与楚人战于鸡父,大败楚人,获其帅潘子臣、小帷子、陈夏啮。又反伐郢,得荆平王之夫人以归,实为鸡父之战。凡持国,太上知始,其次知终,其次知中。三者不能,国必危,身必。《孝经》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楚不能之也。

鲁季氏与郈氏斗鸡,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归郈氏之宫而益其宅。郈昭伯怒,伤之于昭公,曰:“禘于襄公之庙也,舞者二人而已,其余尽舞于季氏。季氏之舞道,无上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怒,不,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遂入其宫。仲孙氏、叔孙氏相与谋曰:“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遂起甲以往,陷西北隅以入之,三家为一,郈昭伯不胜而死。昭公惧,遂出奔齐,卒于干侯。鲁昭听伤而不辩其义,惧以鲁国不胜季氏,而不知仲、叔氏之恐而与季氏同患也。是不达乎人心也。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于安也?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于三季?同恶固相助。权物若此其过也,非独仲、叔氏也,鲁国皆恐。鲁国皆恐,则是与一国为敌也,其得至干侯而卒犹远。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微》)

注释:①臣妾,男女仆人。②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③禘(dì),古代帝王祭祀先祖的一种典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察其秋毫,则大物不矣           过:过错

B.其人之以牛,子路受之           拜:酬谢

C.国必危,身必                   穷:处于困境

D.公怒,不                       审:仔细考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深溪               取其金则无损

刘备天下枭雄,操有隙                 故内惑郑袖,外欺于张仪

怒,杀去之                           鲁国恐不胜一季氏

项王按剑跽曰:“客何为者?”            苟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能够体现“治乱存亡须察其秋毫”的一组是        (    )

①且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

②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③鲁人必拯溺者矣

④吴人应之不恭,怒,杀而去之

⑤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

⑥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于三季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治世、乱世、生存、死亡,像可知,又像不可知;像可见,又像不可见。所以智士贤者都用尽心思去探求治乱存亡的征兆,以期做到明察秋毫。

B.子贡赎回了一个在诸侯做奴仆的鲁国人,但没有从国库中领取赎金;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却收下了人家一头牛。孔子肯定了子路的行为,否定了子贡的做法。

C.吴、楚两国边境城镇百姓因采桑姑娘游戏中的误伤事件而引起摩擦,后来事态逐步恶化,引发了两国军事冲突,楚国损失惨重,连楚平王的夫人都被掳到吴国。

D.季氏和郈氏因玩斗鸡引起冲突,鲁昭公听信了郈昭伯对季氏的中伤后率领军队前去攻打季氏,结果被季、仲、叔三家联合打得大败,逃到齐国,最终客死于干侯。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2)季平子怒,因归郈氏之宫而益其宅。

(3)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于安也?(4分)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