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翅膀)

B.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C. 树林阴翳(翳:遮盖)

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第一个乐:以……为乐)

2.下列各项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 在乎山水之间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 至于负者歌于途|晦明变化者

D. 醒能述以文者|以残年余力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醉”是表象,“乐”为实质,“醉”“乐”统一,表现“与民同乐”的主旨。

B. 文章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将描写、叙事、抒情和议论融合,卒章显志。

C. 本文写景动静结合,多感官结合,骈散结合,参差多变。

D. 文中多用“也”字结句,贯通全篇,灵动之中有赘烦之感,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

4.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B. 云归而岩穴暝|水落而石出者

C.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D. 在乎山水之间也|宜乎众矣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朝而往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 其:醉能同其乐|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C. 之:四时之景不同|名之者谁

D. 于:负者歌于途|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先概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然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和醉翁亭。

B. 第②段描写的景象是山间朝暮及四季景色的变化。

C. 第③段一共为我们展现了三幅其乐融融的画面,依次为“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

D. 本文使用子一些骈句,如“朝而往,暮而归”,“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种句式工整优美, 节奏感强。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 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 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 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四时之景不同|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 行者休于树|其一犬坐于前

C. 而不知人之乐|温故而知新

D. 醉能同其乐|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10.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作者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B. 本文以“乐”字贯穿,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的图景。

C. “太守醉也”,体现了作者既为山间美景而陶醉,又为自己能与民同乐而陶醉。

D. 文章语言特色鲜明,骈句散句相结合,既整齐又富有变化,读来音调铿锵。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