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渎以下材料: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3分)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采取的措施。(答出2例)(4分)

高一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