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9月3日至4日举行,这是中国今年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活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非洲各界人士纷纷表示,他们热切期待聆听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认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将为中非友好团结合作指明新方向,把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更高水平。

科摩罗大学中文系主任塞义德•穆罕默德说,他期待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提出非中合作新举措,特别是将“一带一路”倡议与科摩罗“2030新兴国家”战略对接,助力科摩罗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也为非中实现合作共赢提供新动力。

喀麦隆广播电视台记者阿舒·西奥多细数中国在喀麦隆的民生投资:“中国政府援建的会议大厦,雅温得多功能体育馆,农村饮用水井,农村太阳能电站……不仅直接改善民生,也将先进的技术带到喀麦隆。中国是值得信任的伙伴。”他认为,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将开启非中关系新征程。

(摘编自王云松等《为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人民日报》2018年9月3日)

材料二: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已经落下帷幕。根据峰会达成的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影响的成果,下一步,中国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作出不懈努力:

第一,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与发展中国家共享机遇。“一带一路”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这次非洲国家也热烈响应,积极参与,进一步壮大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力量和声势。中国将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奉行开放透明包容,倡导绿色环保可持续,同发展中国家不断加强战略对接,深挖合作潜力,推动经济融合、发展联动、成果共享,实现更高水平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第二,继续加强战略沟通协作,同发展中国家共迎挑战。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振兴迎来历史性机遇,同时也面临时代挑战。中国将牢记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特殊责任和重要使命,同发展中国家密切沟通,加强战略合作,切实维护好发展中国家群体的共同利益和集体诉求。

第三,继续大力推动“两个构建”,与发展中国家共担使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方案,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评价。

(摘编自《携手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光明日报》2018年9月7日)

材料三:

俄罗斯《星火》周刊网站9月3日发表题为《非洲的头号朋友》的文章称,中国成为非洲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在中国的投资下,非洲已经开放和正在建设的工业园达到100个,这个过程不断加快,其本质是与全球统一体系的接轨。

文章称,非洲50多个国家几乎都有中国的努力成果。如今在北京峰会上,人们在广而告之的发展计划中看到了贯穿整个大洲的物流系统。公路不是造福一个国家,而是把许多国家连接起来。同时,正在兴起的产业获得了线路清晰的物流。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国一直为非洲提供帮助,但整个系统的利益是共享的,其中也有中方一份。所有人都清楚这个利益,并对其进行讨论和修正。

结果,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奇观——中国人完成了西方殖民者未能实现的壮举。

对一个普通西方人来说,非洲意味着什么呢?文章认为,是灾难、疾病、贫穷、落后、政变、部落争斗和难民。对中国来说,非洲又是什么呢——看看上面就行了。在中国眼中,非洲完全不同,这不是童话,而是现实。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9月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塞义德•穆罕默德期待着“一带一路”倡议能与科摩罗“2030新兴国家”战略对接,进一步谱写中非合作发展的新乐章。

B.非洲国家全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这是中国同非洲国家不断加强战略对接,深挖合作潜力,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的结果。

C.中国成为非洲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在中国的投资下,非洲建设工业园的过程不断加快,体现出与全球统一体系接轨的趋势。

D.贯穿整个非洲的物流系统,不是造福一个国家,而是把许多国家连接起来,为正在兴起的产业提供了线路清晰的物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政府在喀麦隆的援建项目,直接改善民生,也带去先进的技术,赢得了欢迎,喀麦隆希望同中国展开全方面的合作。

B.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方案,也是中非共同承担的使命。

C.三则材料都体现了共享发展机遇、共建一带一路和中非双赢的思想,这是非洲国家的期待,也是中国一贯的努力方向。

D.中国看非洲同西方看非洲完全不同,中国一直为非洲提供帮助,这是中国完成西方殖民者未能实现的壮举的根本原因。

3.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