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高颎,字昭玄,自云渤海蓓人也。父宾,背齐归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颎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初,孩孺时,家有柳树,高百许尺,亭亭如盖。里中父老曰:“此家当出贵人。”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武帝时,袭爵武阳县伯,除内史上士,寻迁下大夫。以平齐功,拜开府。寻从越王盛击隰州叛胡,平之。

高祖得政,素知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灭族。”于是为相府司录。时长史郑译、司马刘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颊,委以心膂。尉迟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高祖以诸将不一,令崔仲方监之,仲方辞父在山东。时颎又见刘昉、郑译并无去意,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歔欷就路。至军,为桥子沁水,贼于上流纵火筏,颎预为土狗以御之。既渡,焚桥而战,大破之,因平尉迟迥。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任寄益

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上每呼为独孤而不名也。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数日,上曰:“苏威高蹈[注]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于是命颎复位,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其见重如此。母忧去职,二旬起令视事。流涕辞让,优诏不许

开皇九年,晋王广大举伐陈,以颎为元帅长史,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及陈平,以功加授上柱国,进爵齐国公。颎又逊位,诏曰:“公识鉴通远,器略优深,此则天降良辅,翊赞朕躬,无词费也。”其优奖如此。是后右卫将军庞晃及将军卢贲等,前后颎于上。上怒之,皆被疏黜。因谓颎曰:“独孤公犹镜也,每被磨莹,皎然益明。”未几,尚书都事姜晔、楚州行参军李君才并奏称水旱不调,罪由高颎,请废黜之。二人俱得罪而去,亲礼逾密。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帝大笑,时论嘉其有让。

(选自《隋史·高颎传》

[注]高蹈,隐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颎亦不灭族   辞:回避

B.任寄益      隆:隆重

C.无词费也     幸:希望

D.前后颎于上   短:诋毁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颇有谦让之礼的一组是(3分)

①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     ②上表逊位,让于苏威

③顾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      ④颎流涕辞让,优诏不许

⑤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     ⑥时论嘉其有让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颎父亲因曾做独孤信幕僚,被赐独孤氏。高颎小时就聪敏好学,很有气量,乡里的父老乡亲根据他们家柳树的特征,就预测高家将来一定会出现贵人。

B.高祖主持朝政时,知道高颎精明强干,并且熟习军事,足智多谋,就派邗国公杨惠表达了想要召他到自己府里委以重任的意愿,高颎欣然答应。

C.尉迟迥起兵进犯,高祖所派将领不敢贸然前进,所派监军又不愿意前去,高颎自荐前往,巧施计策,大败敌军,得到朝廷的嘉奖。

D.高祖称帝后,多次封赏高颎,对高颎常呼独孤而不称名;还罢黜了一些诋毁高颎的官员,可见皇帝想成就高颎美名的意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颊,委以心膂。(5分) 

(2)母忧去职,二旬起令视事。颎流涕辞让,优诏不许。(5分)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