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张光,字景武,江夏钟武人也。少为郡吏,以牙门将伐吴有功,迁江夏西部都尉,转北地都尉。   

初,赵王伦为关中都督,氐、羌反叛,太守张损战没,郡县吏士少有全者。光以百余人戍马兰山北,贼围之百余日。光抚厉将士,屡出奇兵击贼,破之。光以兵少路远,自分败没。会梁王肜遣司马索靖将兵迎光,举军悲泣,遂还长安。肜表光“处绝围之地,有耿恭之忠,宜加甄赏,以明奖劝”。于是擢授新平太守,加鼓吹。  

陈敏作乱,除光顺阳太守,加陵江将军,率步骑五千诣荆州讨之。刺史刘弘雅敬重光,称为南楚之秀。时江夏太守陶侃与敏大将钱端相距于长岐,将战,襄阳太守皮初为步军,使光设伏以待之,武陵太守苗光为水军,藏舟舰于沔水。皮初等与贼交战,光发伏兵应之,水陆同奋,贼众大败。弘表光有殊勋,迁材官将军,梁州刺史。  

先是,秦州人邓定等二千余家,饥饿流入汉中,保于成固,渐为抄盗,梁州刺史张殷遣巴西太守张燕讨之。定窘急,伪乞降于燕,并馈燕金银,燕喜,为之缓师。定密结李雄,雄遣众救定,燕退,定遂进逼汉中。太守杜正冲东奔魏兴,殷亦弃官而遁。光不得赴州,止于魏兴,乃结诸郡守共谋进取。燕唱言曰:“汉中荒败,迫近大贼,克复之事,当俟英雄。”正冲曰:“张燕受贼金银,不时进讨,阻兵缓寇,致丧汉中,实燕之罪也。”光于是发怒,呵燕令出,斩之以徇。绥抚荒残,百姓悦服。  

时逆贼王如余党李运、杨武等,自襄阳将三千余家入汉中,光遣参军晋邈率众于黄金距之。邈受运重赂,劝光纳运。光从邈言,使居成固。既而邈以运多珍货,又欲夺之,复言于光曰:“运之徒属不事佃农,但营器杖,意在难测,可掩而取之。”光又信焉。遣邈众讨运,不克,贼遂大盛。光婴城固守,自夏迄冬,愤激成疾。佐吏及百姓咸劝光退据魏兴,光按剑曰:“吾受国厚恩,不能翦除寇贼,今得自死,便如登仙,何得退还也!”声绝而卒,时年五十五。百姓悲泣,远近伤惜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以兵少路远,自败没   分:料想     B.率步骑五千荆州讨之   诣:到 

C.呵燕令出,斩之以      徇:示众     D.但器杖   营:军营
2.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张光有一定的军事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以牙门将伐吴有功,迁江夏西部都尉   ②光抚厉将士,屡出奇兵击贼,破之  

③刺史刘弘雅敬重光,称为南楚之秀   ④光发伏兵应之,水陆同奋,贼众大败 

⑤呵燕令出,斩之以徇   ⑥光从邈言,使居成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氐族、羌族反叛,张光在太守张损战死的情况下,带百余人坚守马兰山北,孤军奋战,连续几次出奇兵打败敌人,突围而出。 

B.讨伐陈敏乱军时,张光从水陆两面巧设伏兵,与友军密切合作,为战役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讨伐邓定时,张光斩杀了与贼人勾结的张燕,才逐步平定了战乱,安抚了百姓。

D.抵御李运、杨武时,张光因轻信晋邈,最终固守孤城,内外交困,愤激而死,令人叹惋。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皮初等与贼交战,光发伏兵应之,水陆同奋,贼众大败。弘表光有殊勋,迁材官将军、梁州刺史。

(2) 张燕受贼金银,不时进讨,阻兵缓寇,致丧汉中,实燕之罪也。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