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的认识。(8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6分)

高一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