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问题。(15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4分)

⑴月色入                      ⑵无与为乐者               

⑶遂承天寺                     ⑷少闲人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时值冬初,寒意森森,“解衣欲睡”,看到月光,便“欣然”起行。“欣然”二字,写透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寂寞抑郁之情。

B.“念”字写出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作者也许在想:在这贬居的寂寞中,又有谁能与我共同赏月、不致辜负如此良夜呢?

C.作者写月色,不着一“月”字,只通过巧妙设喻,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

4.文章结尾“闲人”二字,深刻凝炼。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对“闲人”二字含义的理解。(4分)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