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①,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②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①程试:按规定的程式考试。后多指科举铨叙考试。②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舟行往来,屡辱见        过:探访

B.先之启事,及门而        贽:拿着礼物求见

C.然其为功,亦不也        易:轻视

D.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     徘徊:迟疑不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贪禄仕养亲/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B.惟恐不悦时人/得复见将军此(《鸿门宴》)

C.学成身辱/蟹六跪二螯(《劝学》)

D.在《易》《困》曰/因人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

(2)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3分) 

(3)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4分) 

4.欧阳修认为自己的文章“不足学”“不可学”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